今年夏天異常炎熱,,熱浪不僅在俄羅斯點著了一把130年未遇的大火,還使得全球糧價高燒不止,。但糧價高漲除了天災,更有人禍,。專家指出,,現在糧食的金融屬性已經遠遠超過了商品屬性。游資通過杠桿操作,,將本是小幅,、局部漲價,,放大成劇烈,、全面漲價。更有專家指出,,提供游資“彈藥”的恰恰是我們自已——長期的寬松貨幣政策,。
糧價“金融化”
全球極端氣候被普通認為是此次糧價高漲的最大誘因,。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所所長陳鳳英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此次糧食市場的價格上漲主要是由天災引起的,,“天災是最大問題”,。 但僅僅是天災嗎?其實糧食并不少,。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表明,,兩年來全球小麥高產連續(xù)創(chuàng)歷史紀錄,國際小麥庫存充足,,市場總體供需平衡,。美國農業(yè)部7月份報告顯示,除當年小麥產需略有缺口外,,玉米,、大米、大豆均庫存充裕,,供大于求,。 那么,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動力從何而來,?復旦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指出:“現在國際糧價已經不單是商品價格,,從某種程度上已經變成了一個金融產品的價格�,!奔Z食,,作為金融產品,同樣服從“杠桿原理”,,通過杠桿,,游資將小幅、局部漲價放大成劇烈,、全面漲價,,輕易取得了全球糧價話語權。 陳鳳英指出:“歷史上,,糧價供應一緊張就會被炒作,,美國具有龐大的投資資金,全球600萬億美元對沖基金有450萬億美元在美國市場,,而且美國衍生品市場發(fā)達,,可想而知,糧價金融化對其是有好處的,。美國有縱容炒作的前科,,特別是2007年石油價格飆漲,就是美國放任商品交易所投機者炒高的結果。不過,,此次糧價上漲的背景是氣候性災害,,而且投機力度也沒有石油期貨大漲時那么大,加上美國的金融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場投機,�,!�
高流動性“苦果”
將一國之火,放大成全球之熱,,投機者的資金何來,?有專家分析,長期的寬松貨幣政策是此次糧價飛漲的罪魁禍首,。孫立堅認為:“金融危機后,,各國金融系統(tǒng)已經加滿了流動性,要小心這些流動性綁架農產品上漲,�,!� 陳鳳英指出:“目前,災害性氣候陰影還沒有消散,,短期內國際糧價還下不來,,這對下半年各國的CPI將形成壓力�,!� 但她同時指出,,值得慶幸的是,目前石油價格正在80美元處徘徊,,處于合適的價位,,而鐵礦石也正走到谷底,這樣,,糧價上漲就不會產生疊加效應,,只是單一性上漲,推動通脹有限,。而且,,發(fā)達國家由于經濟復蘇進程緩慢,仍存在通縮風險,,糧價上漲有利于他們和發(fā)展中國家的平衡,。 不過,也有專家提醒,,新興國家面臨更加嚴峻的通脹后果,,因為新興國家中消費物價指數(CPI)統(tǒng)計的一籃子貨品中,食品通常占很大部分,。 不過,,陳鳳英表示,此次糧食漲價中,漲幅最大的為小麥,,這主要影響那些以小麥消費為主的國家,亞洲國家多消費稻米,,影響不大,。而且農業(yè)只占全球經濟發(fā)展的2%,所以對世界經濟復蘇影響有限,。
出口格局巨變
俄羅斯主動放棄的糧食出口市場,,迅速就被歐美填充起來,還搶走了北非和中東的老客戶,,當然,,歐美此時的要價肯定不低。 根據國際谷物協會的數據,,北非和中東在過去5年,,已越來越依賴于廉價的俄羅斯小麥進口,僅埃及在2008年至2009年間,,就從俄羅斯進口小麥460萬噸,,占其進口總量的47%左右。 俄出口禁令出臺后,,埃及從法國購買了46萬噸小麥,,并決定從美國和加拿大等國購買6萬噸小麥。但這些進口小麥的價格都比俄羅斯小麥的售價貴,,俄小麥大約只有法國或美國小麥售價的60%,。 “澳大利亞、美國以及歐盟的加大出口是個好事,,至少可以緩解供求緊張的局面,,使得游資炒作糧價三思后行�,!标慀P英表示,。 丟失的市場收得回嗎?盡管俄羅斯農業(yè)生產成本低廉,,但贏回客戶并不容易,。陳鳳英認為:“俄羅斯是土地資源稟賦非常豐富的國家,發(fā)展農業(yè)具有成本優(yōu)勢,,但市場份額不單單靠俄羅斯本身的種植能力,,而是西方發(fā)達國家對農業(yè)都有巨額補貼,導致農產品生意不好做,�,!� 除了市場,孫立堅還向《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出口禁令不單單讓俄羅斯暫時失去市場,更重要的是讓其在國際市場上失去了信譽,,一旦俄羅斯回到國際貿易市場,,和它做生意的國家會考慮更多風險溢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