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為兩位白領在上海商務樓大廳中休息,。據(jù)2004年12月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一份白領健康調(diào)查報告顯示,,現(xiàn)代白領普遍面臨“亞健康”和“低心理商數(shù)”雙重健康威脅。尤其在京滬穗等地,,認為自己身體,、心理等各方面均健康的白領不足5%。CFP供圖(資料圖片) |
春節(jié)長假,,北京一家IT公司的李中原只給自己安排了兩項活動:打爆游戲《死亡空間》和復習一遍美劇《老友記》,。這兩項活動的要求很簡單,只要在電腦跟前坐著——反正上班的時候也是如此,。不過,,身體,確切說是肩膀和脖子,,卻向他亮了紅燈,。
時髦生活,侵襲健康
早些時候,,醫(yī)生就說,,李中原的肩周炎和頸椎病已經(jīng)很厲害了,再不注意恐怕要做牽引,�,?墒牵鳛镮T一族,,坐在電腦前是他的生活,。李中原曾經(jīng)三天不出門,趴在桌前打《暗黑II》到通關,。關是通了,,右手成了“鼠標手”,,食指勞損的不一般。
李中原還是“三高”人群中的一員: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高。在老一輩人看來,,他“高”得有點早,,畢竟還沒有到“而立”之年。然而,,和同輩人相比,,李中原也沒有那么早,公司里的同事中還有更早的,。只是由于樓下按摩師的教導,,他開始對未來有點慌張。按摩師告訴他:你得了生活方式病,。
不錯,,生活方式病正在走入中國人的生活,并且一點一點默默折磨著他們,。剛剛富裕起來的人們似乎才對那些“窮病”有了免疫,,卻逐漸掉入“富貴病”的泥潭里,而且滋味一樣不好受,。
日前,,中華預防醫(yī)學會發(fā)布消息說,過去十年間,,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我國城鄉(xiāng)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殺手,。統(tǒng)計顯示,經(jīng)醫(yī)生診斷的慢性病病例總數(shù)增加了14.3%,。其中,,糖尿病增加了305%,高血壓增加了176%,,腦血管疾病增加106%,,冠心病增加了63%,惡性腫瘤增加60%,。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健康萬里行科普專家李連達說,慢性病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們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引起的,。因此提高人們健康意識,,保持良好行為,科學地享受生活,,才是預防各種疾病的根本,。
此言不虛。新浪讀書頻道曾連載《上了生活方式的當》,,細述了時髦生活對健康的侵蝕以及人們的麻木不覺,。它這樣描述年輕人的生活:一般在早上8點鐘左右起床,來不及就不吃早飯,,匆匆忙忙擠上地鐵或公交車趕去上班,,然后對著電腦工作一上午。到了中午就在公司吃預定的盒飯,。晚上下班后往往有各種應酬,,沒有應酬的時候就和同事去泡吧或者卡拉OK,回家時已是深夜,。
李中原非常認同這種描述,,他的生活的確就是如此。問題是,,這樣的生活貌似活力四射,,卻不知危機迫近。北京市衛(wèi)生局曾公布北京15歲以上居民的健康狀況:9.6%的人受慢性病的困擾,,其中心腦血管病占24.7%,,高血壓的發(fā)病率達到20%,35歲以上的糖尿病發(fā)病率已達7.8%,,精神不好的占12.1%——北京人的這幾項健康指數(shù)與一個“健康促進城市”的理想還有相當距離,。和中國預防醫(yī)學會的數(shù)據(jù)頗多印證。
預防專家們努力讓人們了解,,生活方式正在成為健康的關鍵性力量,。“我們必須明白兩者是一種因果關系,�,!敝袊膊☆A防與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的一位研究人員說,毫無疑問,,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夠讓人擁有健康,,獲得長壽,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則會給人們帶來疾病,,使其過早地衰老病逝,。
不良生活方式,無處不在
然而,,中國人正在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圍著,。生活作息沒有規(guī)律,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越來越少(所謂按鈕式生產(chǎn),、坐式工作,、臥式生活),,身體超重,精神緊張,、憂郁,,吸煙、酗酒,,高鹽,、高糖、高脂肪的飲食使熱量攝入過多……
有好事者還列個標準用來判斷是否得“病”:有沒有吸煙的習慣——每吸一支煙,,減壽5分鐘,,終生吸煙減壽18年;睡眠時間是否充足合理——少于5小時,、多于10小時均不合理,;飲食是否規(guī)律——包括每日是否吃早餐;運動是否足夠——若每周一次運動都不參加,,則患肝病的危險可高至二三倍……非常長的賬單,。
一篇關愛女性的文章提到,通過節(jié)食減肥,,整天高跟鞋不離腳,,長夜不眠地看韓劇,選擇不生育等等都會給健康帶來隱患,。節(jié)食,、不睡覺的危害自不必說,總穿高跟鞋容易足弓變形和長雞眼,,未生育的女性容易發(fā)生激素依賴性疾病,。文章建議,女性要每周吃一次魚,,多進健身房,,更要用平和的心靈熨平眼角的皺紋。
有人試圖著文證明不良生活方式的必然性,。文章說,,從上世紀80年代起,人們卷入了全民賺錢大競賽,,競賽的結(jié)果是普遍的焦慮和健康的透支,。人們不得不用自己的健康去換取金錢、地位等,,即便是他們知道“前半輩子賺錢,,后半輩子看病”的道理。
不過,,在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郝萬山教授看來,,健康不應該是交換的砝碼,。這位著名的健康科普專家在世界范圍內(nèi)推廣養(yǎng)生之道,澳大利亞,、法國,、捷克等亞洲以外的地方也有他的信徒。他認為,,人們既要準確地理解健康的含義,也要學會像獲取財富一樣獲取健康,。
邁開你的腿,,管住你的嘴
事實上,郝萬山每次講課大都以健康的定義開場,,而且每次都是引用聯(lián)合國衛(wèi)生組織的說法:健康不但是沒有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tài)和社會適應能力,。
“一個健康的人應當具備以下4個條件:一是沒有生理和遺傳疾病,。生理性的疾病就是我們臟腑的生理功能發(fā)生了缺陷、障礙,。遺傳疾病就是遺傳基因發(fā)生了異常而導致的疾病,。二是有自我控制能力,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夠做到理智控制感情,。三是能正確對待外界的影響。四是處于內(nèi)心平衡的滿足狀態(tài),。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應當有一種心理平衡的感覺,知足常樂,,有滿足感,。”郝萬山說,。
如果以上述標準衡量,,那么社會上大多數(shù)人都是不健康或者亞健康的。事實也是如此,。在北京舉辦的“21世紀中國亞健康市場學術成果研討會”提供的有關統(tǒng)計資料顯示,,在我國,約有15%的人是健康的,,15%的人非健康,,70%的人呈亞健康狀態(tài)。
郝萬山對記者說,,最好的醫(yī)生是你自己,,健康最大的敵人也是你自己,。一個人想要健康,就要戰(zhàn)勝自己———戰(zhàn)勝自己的各種欲望,、各種雜念,、各種不正常的情緒和情感。在講求物質(zhì)的時代,,人們追求身外的“聲色犬馬”,,各種因素很容易導致心理問題,這就會抑制干擾你的自調(diào)機能,,其結(jié)果是健康出現(xiàn)問題,。所以土話說“病都是自己作的”,就是這個道理,。
“這頗有些近于哲學了,。”李中原聽了撓撓頭,。也有說的簡單的,。北京地鐵宣傳欄里曾登過健康“秘笈”,總共就兩句話:邁開你的腿,,管住你的嘴,。夠簡單吧,可是,,李中原們能做到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