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變動的腳步極其迅速,商機四起,,你看到在這永無止盡的變化過程中,,有人掌握了轉動的時機而迅速致富,催使另一群人萌生急迫致富的念頭,。
然而從個人職業(yè)生涯或經(jīng)營事業(yè)的角度來看,,最終追求的應該是永續(xù)發(fā)展,因此,,如何成為最后的贏家,,避免輸在最后一點,而不致到了中,、晚年以后,,徒嘆事業(yè)或財富成就不保,陷入“白頭宮女話當年”的窘境,,對于看似機會蓬勃的新時代工作者來說,,相當重要。
所有的機會都是給有實力的人,,也只有實力強大的人,,才有機會成為最后的贏家。因此建立實力,、培養(yǎng)實力,,就成為所有事情的核心,也是任何人都應該要積極修習的課程,。我經(jīng)常用等公交車來比喻實力和機會的關系,。你一定要走到公交車站,車子來了,,才搭得上去,。我們遇到的情況,大都是到了公交車站,,必得等候片刻,,車子才會來;另一種幸運的情況是,到了公交車站,,車子隨即過來,,這樣的機運相對微小,;還有一種狀況是,,離公交車站只差六七米,車子來了,,你當下跑步追上公交車,;而如果你和公交車差距二十米,那班公交車你是搭不上的,。
這樣的比喻,,是提醒每個人都必須認清“培養(yǎng)實力、等待機會”是最基本的贏家法則,。機會是所有人的公交車,,不會為了獨獨等你一個人而停下來。大部分的人都是蓄積好實力,,伺機而動,;少數(shù)幸運兒則是實力一到,機會就來,;或者實力本來未到,,但是加把勁,及時揪上機會,;如果實力相距甚遠,,通常是沒有機會搭上公交車的。
如果企圖及早搭上公交車,,那么在前往車站的途中,,就必須自始至終全速前進,而不是眼見公交車沒到,,就徑自踱方步,,因為車子比人快,當你發(fā)現(xiàn)公交車駛來,,想要追趕,,已經(jīng)慢了一步。因此,,不能因為還沒看見機會,,就磨蹭度日,應該要全速努力,,才會搭上最早的機會之車,,比別人早一步成功,;也不要奢望沒有實力,還可以取巧地莽撞上車,,因為沒有實力,機會就是別人的賽局,,即使勉強上車,,到底還是會半路出局,而且遍體鱗傷,。
強大的實力都是來自于扎實的基礎建設,,這里面包括受良好的教育,在專業(yè)化的環(huán)境里,,從最基礎的工作歷練開始努力建構,。不過全世界沒有一件事情可以永久打包票,更何況還有其他許多的變數(shù)在左右結果,�,?梢源_定的是,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因此,如果實力豐沛,、蓄勢待發(fā),,機會卻遲遲未到,也不要輕易失去耐性,。
愈專業(yè)化的東西,、愈有價值的能力,學成的困難度愈高,,必須投入的時間也愈長,。當你需要比別人高一等的實力,就必須比別人更有耐心去歷練,。有的人耐心只能持續(xù)三個月,,他就只有三個月能歷練成的能力;有的人可以耐心熬上五年,,就有五年才能歷練成的能力,。當你準備就緒,對事物擁有通透的了解,,才不會在未來的判斷上產生盲點,。如此,距離最后的贏家那一站,,又靠近了一大步,。
工作生涯的成長過程,,與一個人的求學過程頗有相似之處。求學過程中,,必須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習慣與方法,,并且打好基礎,就像小學的加減乘除,、中學的代數(shù),、大學的微積分,循序漸進地學習更高深的知識,,如果基礎沒打好,,將無法順利升學。職涯成長過程亦相同,,工作能力的成長與職位的提升均有一定的條件,。
職涯成長的特性,在于職位的提升或能力的增長并非與時間成直線性關系,,而是呈現(xiàn)S型曲線關系,。一名剛從學校畢業(yè)、進入社會工作的年輕人,,在一家公司中從基層做起,,針對其開始接觸的工作內容,從完全不懂到了解,,接著熟悉工作內容而進入狀態(tài),。此時尚不足以構成在工作職位上升級的條件,必須在熟練之后,,進一步對工作內容的本質與意義有更深入,、全面地了解,達到精通的程度,,亦即對工作項目并非個別,、單一地了解,而是通盤的掌握與貫通,,其能力才能得以明顯升級,,并反映在工作職位上的提升,擔任基層主管,。這段能力升級的過程,,通常需要二至四年的時間。
升任為基層主管之后,,必須統(tǒng)籌整個單位的資源,,開始接觸到領導與管理性質的工作。針對這一新的范疇,,又必須重新學習,,從不懂到了解,,進而熟悉、運用自如,,待達到貫通的程度,,其能力才又再一次地升級,這個階段需要的時間較長,,通常約三至六年不等,,視個人資質條件不同而有差異。隨后,,每個階段升級之后,又會加入新的工作范疇,,而必須重復同樣的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工作內容當中的新領域,,從開始學習到熟悉運作的過程中,,個人能力的提升幅度相當有限,反映在成長曲線上甚至幾近水平,,唯有在運作熟練之后,,進一步達到靈活運用,并且能夠融會貫通,,能力方能明顯提升,,達到升級的條件。如果對工作內容僅僅止于熟練的程度而不能精通,,則工作上稍遇變化,,往往就不知所措,自然不足以擔任主管,,這是一般人在第一階段最難突破的瓶頸,。許多組織中常見的所謂“萬年科員”,便是如此而產生的,。
由于每個人的條件與素質不同,,因此并非人人都能循著理想的途徑逐步向上攀升,而停留在不同的層級,。不過,,通過正確的方法,還是可以使人突破限制,,提升到更高的層級,。一個組織能否營造出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關鍵便在于是否能善用各種方法輔導員工,,使其突破限制,,達到更高的境界,。
每個人都希望在工作生涯當中不斷地學習、成長,,使能力與職位有所提升,,但往往會被許多無形的事物所羈絆,本身卻毫無察覺,。因此,,主管在輔導部屬時,必須先助其發(fā)覺這些限制并加以去除,,也就是說,,輔導同仁并非只是告訴他一件事該如何做,而是要告訴他本身該去除的障礙是什么,。這些障礙往往便是阻礙一個人從熟練工作內容之后,,進而達到精通程度的阻力。
阻礙一個人往更高層級提升的因素,,最常見的有兩種,。首先是升上一個層次之后,一般人會希望獎賞自己,,產生了休息的念頭,,失去繼續(xù)學習成長的動力;或是到了高層之后,,逐漸感到心滿意足,,因而停止了學習。這屬于認知與持續(xù)力方面的問題,。
另一個問題是基礎不夠扎實,。組織當中,任何一個職位都不過是名稱而已,,真正的重點在于坐上這個職位的人能否勝任,,不能勝任的原因往往出在對基層工作的掌握不扎實、不精通,,因而無法領導部屬,。當上主管之后,由于工作性質改變,,已無法回頭去重新練習基層工作,,結果不僅無法在能力與職位上繼續(xù)提升,反而因為不勝任而被撤換,。職涯的成長過程,,并非反映在有形的頭銜,而是實質的能力,,唯有實力夠扎實,,才能針對工作上被賦予的新功能進行有效學習,。
職涯成長曲線還有另一特點,就是愈往更高的層級,,水平階段持續(xù)的時間愈長,,從基層主管升上中級主管之后,往往需要長達五至十年的工夫,,能力才能再次升級而產生足夠的條件升任為高階主管,。
組織當中除了有“萬年科員”之外,還會有“中年危機”,,這便是由于不能認知此項特點所導致的,。中級主管擔任多年卻無法升職,而在中年時期衍生出許多想法,,很可能認為公司不給他機會而另謀出路,。對于這種人,高階主管應先了解其實力夠不夠扎實,,以及是否用對了方法、努力程度夠不夠,、資質程度如何等因素,,通過各種條件評估其是否足以升職,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則此人就算換了工作環(huán)境,,擁有更高的頭銜,但能力水平還是一樣,,而更高的頭銜不過是虛假的表象,,其限制還是存在。因此,,職涯成長到愈高的階段,,愈需要具備耐心。
一般而言,,職涯的第一個十年通常是接受各種歷練的階段,,第二個十年則是借由先前打下的基礎加以應用發(fā)揮,同時獨立性逐漸提高,。約莫經(jīng)過二十年之后,,一個人才能積累足夠的能量、能力與經(jīng)驗,,得以獨當一面,。縱使一個人的資質極佳,,學習速度較快,,這段時間也無法壓縮得太短,,因為人的成長并非僅是知識的獲取,還包括了心智的成熟與人生經(jīng)驗的積累,,而這些都需要足夠的時間,。
到了中、高階層之后,,如何突破職涯成長上的瓶頸,?聯(lián)強通過月報制度,訓練每一位員工整理分析的能力,,愈到組織高層,,統(tǒng)籌的范圍愈大、得到訊息的頻度與廣度提升愈快,,相對的,,花在例行性事務的時間愈少,用于思考的時間則愈多,。此時,,如何通過深度的思考以掌握各種現(xiàn)象的根源與共通性,是能否突破的關鍵,。
在思考時,,必須掌握住中立性的原則。人的思維與決策往往會產生偏離的情形,,原因大多出在私心摻雜其間,,例如業(yè)務部門與產品規(guī)劃部門之間,基于立場與角度的不同,,免不了產生許多沖突,,此時若將雙方的職位對調,其針對同一件事情的立場很可能與先前南轅北轍,。因此,,要突破職涯成長上的限制,必須要有中立的思考,、客觀平衡的思維,,也就是要有開放的心胸,才能接收到各種不同面向的訊息,,進而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
到了組織的高層,有時會面臨到有些問題無法從既有的習慣與經(jīng)驗當中找出有效的解決方法,,此時表示憑借工作內的經(jīng)驗已有所不足,,而必須運用到行業(yè)外的知識。例如,聯(lián)強早期物流中心的運作常有出貨錯誤的情形,,為了減少其帶來的損失,,而努力提升運作的品質,即便如此,,仍因有些情形是肇因于客戶方面的問題,,產生假性的出貨短少所致,此問題便超出了既有的運作經(jīng)驗,。后來想到以錄影來記錄出貨過程,,并且掌握到相關基本動作的要求,使錄影存證能有效發(fā)揮作用,,這一訣竅便是從拉斯維加斯的賭場管理方式中學來的,。
愈到組織的高層,愈要有能力運用各種既有運作以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要獲得這些方法,,就得在日常工作、生活當中,,只要有機會遇到這些方法在其他領域被應用,,便加以了解。這些知識可能存放在心中多年,,但一旦遇到相關的問題,,便會派上用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