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保險市場的飽和令多數臺資保險公司決意轉戰(zhàn)大陸淘金,,而本周正式簽署的《海峽兩岸保險業(yè)監(jiān)督管理合作諒解備忘錄》被業(yè)內解讀為兩岸保險市場互動加速的催化劑,。
根據該備忘錄,,兩岸保險監(jiān)管機構將在信息交換、機構設立,、人員培訓和交流等方面開展合作,。一位接近監(jiān)管機構的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最先落實的合作可能會是兩岸實現代查勘,、代定損和代索賠,,至于市場人士關心的大陸保險公司是否赴臺投資股市或實現IPO,則短期內恐難成行,。
北上之旅或加速
讓業(yè)內人士所熟知的是,,2000年開始,“同文同種”的臺灣大批保險精英來大陸淘金的熱鬧場面,。不下數十位臺灣保險業(yè)中高層被調派或高薪挖來籌備大陸一線城市的合資壽險公司,,他們所帶來的培訓、銷售及管理模式常被冠以“臺灣模式”之稱,,并被隨后進入的外資壽險拿來仿效,。 人才預熱之后,機構紛至沓來,。國泰人壽率先獲批來滬淘金,,令諸多臺資保險公司艷羨不已。按照一位臺資保險公司管理人士的說法,,臺灣保險市場已趨飽和,,加上多頭競爭激烈,已使本土保險市場淘金空間受擠,。利潤微薄之下,,必然要尋找新的生存空間。
為何傾向北上之旅,?來自相關調研機構的一組數據顯示,,2007年,臺灣市場的保險深度(保費收入占GDP的比重)為15.7%,,而大陸的這一數據為2.9%,;臺灣平均每個人所交的保險費是2628美元,而大陸的這一數據為70美元,。顯然,,投保率較低的大陸市場到處蘊藏著商機。
與其他外資入場條件一樣,,臺資險企在大陸設立機構也須符合“5,、3、2”要求(提出設立公司申請前總資產不少于50億美元、經營保險業(yè)務30年以上,、已設立代表機構2年以上),。目前已有一批臺資險企達標,市場人士預計,,隨著備忘錄的簽署,,排隊遞交申請以及監(jiān)管審批放行的速度將會明顯加快。
南下投資暫不考慮
與臺資險企爭相“登陸”淘金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大陸保險公司的“按兵不動”,。“據我所知,,目前這邊還沒有保險公司去臺灣設立分支機構的,。”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執(zhí)行院長郝演蘇教授對記者說,。
一家中資保險公司人士直言:臺灣市場發(fā)展空間不大,,國泰、南山,、新光三大壽險公司已占據當地市場近八成份額,,市場飽和度偏高,人均擁有兩張保單,,在此背景下,,“外來和尚就更難念經了”。
當被問及短期內是否赴臺投資或IPO,,該人士搖頭說,,短期內沒有想法�,!芭_灣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不如香港,,另外,我們也對這個市場不夠了解,。在未來監(jiān)管允許的條件下,,如果有合適的并購同業(yè)的機會,我們可能會考慮,�,!�
在郝演蘇看來,備忘錄簽署后,,最先被落實的將是兩岸保險業(yè)實現保險服務相互代理,。“兩岸直航開通后,,商務、旅游人士往來更趨頻繁,兩岸保險公司之間在保險服務上實現相互代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