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透露,,今年1~4月,我國72戶大中型鋼企銷售收入5755.9億元,,同比下降18.9%,;整體虧損51.79億元,與上年同期的634.01億利潤形成強烈反差,。其中,,有29戶企業(yè)虧損,虧損面達39.73%,。
分析認為,,“成本高漲”是鋼企虧損的首要原因,而鐵礦石漲價是鋼鐵行業(yè)進入“高成本時代”的首要因素,。目前,鐵礦石支出已占到了生鐵總成本的50%以上,,占到一般鋼企鋼材成本約40%,,僅僅2008年的漲幅,就使全行業(yè)噸鋼成本同比增加123元,,增幅達20%,;2009年礦價按33%的降幅,只能使鋼鐵成本下降約13%,,而鋼材價格跌幅超過45%,。這對于金融危機下的中國鋼企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蹊蹺的是,,1~4月,中國累計進口鐵礦石達18846萬噸,,同比增長22.9%,,相當于全年進口5.8億噸。
這種現象,,豈是“供需行情”所能解釋的,?應該從資源本身的生存狀態(tài)中尋找答案。
從我國鐵礦靜態(tài)保證看,,鐵礦資源現探明590億噸,,可開采保有儲量115億噸,;按照現行開采量,開采期只有20~40年,。相對于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漫漫歷程而言,,這個可用年限顯然太短了。據我國地質調查局《危機礦山資源潛力調查與評價》報告顯示,,我國現存的鐵礦砂等金屬礦山,,大多數建于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經過幾十年的開采,,目前已有2/3礦山呈現老化,,保有儲量嚴重不足,再加上前幾年我國礦產勘查投入的減少,,造成許多礦山資源枯竭,、后備資源接替基地匱乏。
從全球已探明儲量來看,,按照現有開采規(guī)模,,也不過再開采120多年,相對于人類開發(fā)資源的速度而言,,鐵礦石將很快變成“稀罕之物”,。繼續(xù)以目前速度開采下去,“鐵礦石到底還能采多久,?用多久,?”在這樣的背景下,世界范圍內的鐵礦石資源保護主義正在抬頭,�,!敖鸫u四國”中,其余三家都是中國的鐵礦石供應國,。2007年以來,,印度國內關于加征鐵礦石出口關稅的呼聲不斷高漲;巴西總統(tǒng)盧拉公開表示過對“鐵礦石運出”的擔憂,,淡水河谷談判時動輒以“斷供”相威脅,;至于俄羅斯,鐵礦石已被幾大公司壟斷,,如冶金投資公司一家就控制了43%,,可供出口的份額被限制在20%以下。
隨著資源壟斷的形成,,以及各國政府礦產資源保護措施的陸續(xù)出臺,,競爭將趨于慘烈。形勢已經不容樂觀,。未來幾年,,恰是中國建設“鋼鐵強國”的關鍵幾年,,而真正意義上的鋼鐵強國都擁有較為強勢的、相對穩(wěn)定的鐵礦石資源控制權,。這是一個國家由“鋼鐵大國”轉變?yōu)椤颁撹F強國”的一個必要條件,。
有分析認為,一旦“兩拓”合并成功,,中國鋼鐵業(yè)將進一步喪失“定價權”,。業(yè)內人士擔心,今后真的是“澳礦成傲礦——無法談判”,,如果澳礦“斷供”,,且沒有其他原料補充,可能意味著中國至少會有30%的鋼鐵生產線停產,。
從現實來看,,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正方興未艾,眾多發(fā)展建設項目仍在實施或醞釀之中,,對鋼鐵的需求量還相當大,,特別是沿海布局的幾個大鋼鐵基地正在建設初期,如何保證未來鐵礦石原料的穩(wěn)定供應,,將成為一個巨大的難題,。
從經濟趨勢來看,對上游資源的控制力,,將逐漸成為決定跨國產業(yè)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因此,能否在資源大爭奪中獲得相應的權益,,取得一定的主動權,將影響中國鋼鐵企業(yè)的國際化進程,,影響中國“鋼鐵強國”的建設進程,,乃至整個工業(yè)經濟的發(fā)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