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學教育長期存在著“重理輕文”的問題,因此也帶來不少負面的影響,,包括有識之士所指出的,,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分離,公眾的人文素養(yǎng)下降等等,。但我們也必須正視:“重理輕文”與我國現(xiàn)階段經濟社會發(fā)展結構下的人才需求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取消高中甚至高考文理分科,并不能夠根治這一痼疾,。
近代科學本來就是“分科之學”,,學科劃分的精細,標志著科學的進步,,文理分科本身也無可厚非,。文理分科與人文素養(yǎng)之間的關系,并非那么簡單直接。分不分,,并不是決定“民族素質”的關鍵因素,。 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勢必要對高考進行大改革,。但截至目前,,部分省區(qū)進行的高考改革,包括以取消文理分科為目的的“大綜合”考試,,并沒有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因為加重學生負擔,、提高教育成本而被視為“折騰”,。 取消文理分科,對農村考生更為不利,,農村中學很難像大城市重點中學那樣,,提供全面的“通識教育”、“素質教育”資源,。過去不少農村考生靠自己的聰明和勤奮,,可以“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萬不能斷絕了這些孩子的發(fā)展之路,。 其實,要提升人文素養(yǎng),,我們完全可以利用現(xiàn)有的框架做很多事情,。專家們對改革中學語文教育就提出過很好的意見,在現(xiàn)行的模式下,,我們同樣可以鼓勵,、引導學生們多讀書、讀好書,。此外,,應該將更多的教育資源送到鄉(xiāng)下,讓每一個農村中學都能建立起高水準的圖書室,、實驗室,,請得起專業(yè)的音樂、美術老師,。把錢花到這上面,,或許更加管用。 取消文理分科,,牽一發(fā)動全身,,不適宜在近期倉促進行,,而不妨作為一個中長期的目標。現(xiàn)階段的當務之急,,第一是使教育資源的分配更加平衡,,努力縮小城鄉(xiāng)之間、東西部之間的差距,;第二是堅決維護高考的權威,,對高考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既要體現(xiàn)素質教育的導向,,又要照顧到廣大農村考生的實際情況,。 改革是必須的,但改革應該公平,、合理,、穩(wěn)妥、漸進,,改革方案更要在全社會形成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