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中國經濟已經到了一個轉型期。巧合的是,,其他世界各主要經濟體在這個階段都已不同程度地面臨經濟衰退,,這使得中國在轉型期內面臨更多的不確定因素,也使政府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
自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國經濟高速發(fā)展,在經歷了近十年高增長,、低通脹的美好時光后,,現在已面臨瓶頸。由于全球經濟的影響,,國內經濟增速減緩,、通脹加劇,連中國一直可以依賴的人口紅利也開始出現有效勞動力短缺,。同時,,以投資拉動及出口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方式逐漸不再適應經濟發(fā)展的要求,中國經濟已經到了轉型的關口,。然而在這樣一個階段性的關鍵時刻,,世界范圍的經濟衰退開始了,導火索就是美國的次貸危機,。
應當說,,美國經濟在某種程度上,對世界經濟起了一定的主導作用,。而美國也充分利用這種主導性和美元在世界經濟中的霸權地位,,坐享利益。比如對復雜的金融衍生品種的不斷創(chuàng)新和運用,,在很大程度上維持了美國經濟脆弱的繁榮,。因此當危機來臨,紙面財富的崩潰導致實體經濟受到實質性傷害時,,美國開始部分主動,、部分被動地向世界其他經濟體轉嫁危機。由于現在這樣一個互相依存的經濟現實,,使得危機在傳導的過程中被放大,、加劇,最終釀成世界范圍的經濟衰退,。
在這種高度依存的經濟環(huán)境中,,中國要想在世界范圍的經濟衰退中獨善其身是不可能的,。而這種經濟形勢的出現,也不是以中國政府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正視危機,,因勢利導,為中國經濟的順利轉型創(chuàng)造條件,,則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很有希望的,政府正在為此做出卓有成效的努力,。在此過程中,,必然會有轉型的陣痛,這是中國轉型必須付出的代價,。
任何一個經濟體,,當其經濟規(guī)模與發(fā)展速度達到一個相應的水準時,經濟發(fā)展的主導必然從投資趨向于消費,。與此相伴隨的,,是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對自然資源特別是不可再生資源的合理規(guī)劃與利用,、對環(huán)境的保護以及維持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在此過程中,政府對經濟的控制與調節(jié)必然要加強,,在一些特定時刻也必然需要某些利益群體做出必要的犧牲。
在轉型期內對經濟危害最大的是經濟增長停滯與通脹,,而最近一個階段,,這種滯脹現象已經有所顯露。政府在保證經濟持續(xù)增長的同時,,還要盡可能地遏止通脹,。對于房地產業(yè),美國的次貸危機清楚地表明,,房產從來就不能成為完全的交易品及衍生交易品種,,房產本身含有的社會屬性導致其成為一種相對特殊的商品。由于目前在此行業(yè)中沉淀了大量的銀行貸款,,使得金融系統(tǒng)的潛在風險加大,,在此情況下,政府在保證金融機構資產安全的目的同時,,可以對由銀行控制住開發(fā)商所囤積的商品房,,并轉由國家設立的資產管理公司予以處理,同時這同樣需要一些把地方經濟增長與房地產業(yè)相關的地方政府承擔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