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8-11-04 滕泰 銀河證券研究所所長 來源:中信出版社 |
|
|
現在美國,、歐洲爆發(fā)了嚴重的金融危機,許多人可能會聯想到國內,,中國應該對自己有一個判斷,人家叫做創(chuàng)新的國度,,人家是壓抑的,,我們是監(jiān)管不夠,比如像中信公司,,當時設想要建成中國德摩根、中國的高盛,,而且我們一直做的事情,,也就是按照科班的來經營我們的業(yè)務,突然之間,,楷模沒有了,,那我們選誰呢?說到底,,中國的金融創(chuàng)新,,實際上,回到根子上的話,,實際上中國的創(chuàng)新,,實際上談不到創(chuàng)新,我們都是學習國外先進的東西,。哪有幾件東西是我們中國人獨創(chuàng)的,?還沒有到達這樣的程度。 現在有一個基本的情況就是中國的行業(yè)到底往哪走,?這個現在先不要預計,,目前我們的同行確實和美國有很大的差別,我們想,,至少最近幾年內,,我國不會發(fā)生像美國這樣的華爾街風暴,有幾個重要的原因: 第一,要高度監(jiān)管,。要用非常嚴格的比例指標去考核每一家資本銀行,,實際上是沒有杠桿的。以前我們在大學里面,,和一些業(yè)內人士講同行的時候,,國外的投資銀行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因為他們有杠桿,,能夠放大,,中國呢,就是因為沒有杠桿所以做不大,。接著下來,,我們是不是要放開,還是維持原來的現狀,。 這次雷曼出了事,,一清早我就收到了我們非常重要的大客戶,發(fā)了一個短信,,說,,雷曼倒臺了,你們的機會來了,,他的意思是趕緊去收購,。 你想想,證券公司已經不錯了,,但是我們沒有準備好,,他們的模式跟我們的模式還有相當長的距離,你交給我我不知道怎樣管了,,你交給我的不良,,有什么不良,我都看不懂,。一方面我們沒有人家這么大的風險,,一方面我們做不大,怎樣做大,?按照他們的模式走下去,,又覺得他們的模式有問題。這是非常大的問題,。 另外一個,,就是我們整個在中國同行的文化,也實際上沒有真正的形成,。因為,,早一些年,,中國也經歷過自己的問題,比如說挪用保證金,,偷雞摸狗的事也都有發(fā)生,。這幾年,經過了資金的整頓,,應該說投資的銀行業(yè)相當的規(guī)范和干凈了,。 但是,真正的中國同行的商業(yè)模式到底怎樣走,,包括一些專家,,包括監(jiān)管的領導部門,也不一定能夠看清楚的,。有一些領導說,,我們搞一些新的產品,讓你們增加一些增長空間,,但是呢,,沒有一整套好的思路。遠景是美國的同行,,但是近景色什么呢,,還看不出來。 說到未來中國的金融創(chuàng)新,,我一直提的是,,直投,本身是和他的業(yè)務,,顧問業(yè)務,并購業(yè)務銜接起來,,我一直強調,,我們的創(chuàng)新,你們創(chuàng)新什么,,比如說前幾天,,我看了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半路出家的投資銀行家》一書,里面就說到,,每當你退出一個金融創(chuàng)新的時候我都要問的,,對于市場的穩(wěn)定的發(fā)展,有序的發(fā)展是不是有幫助,。比如說,,股指期貨,這也是美國的創(chuàng)新,。美國有一個長期做的股指研究的,。它寫過一本書,,它也沒有找出證據,說股指期貨有利于市場的穩(wěn)定,,其實美國的股票市場不穩(wěn)定的,,并不是說我推出了股指期貨就能夠穩(wěn)定了,也沒有這樣的結論,。比如說拋空,,是不是要鼓勵大家做,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在中國引入的時候,,我們要深入地想,這個東西引進來,,到底對于我們有那些方面的幫助,?或者說有哪些負面的東西這個是值得思考的。 對于中國的同行業(yè)或者金融機構來說,,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對于重要業(yè)務的擴展,不要參與不知道干什么的金融創(chuàng)新,,對于中國的同行業(yè)來說,,看得比較清楚,哪些東西是好的,,哪些東西是不好的,,我不是說華爾街出現了問題了,就什么都不行了,,必須客觀地分析它,。它已經200多年了,同行業(yè)發(fā)展了100多年了,,里面肯定有很多很好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有一些導致金融破產的東西,,要回避它,。 在金融風暴刮起之前,許多中國的同行對華爾街是亦步亦趨,,對方做什么,,我們就跟著學什么,這也是不對的,,要知道,,中國的金融市場和美國完全不同,在我看來,,中國的一個上市的證券公司跟高盛比,,完全沒有可比性,,都是投資銀行說得生動一些,都叫做魚,,一個是鯨魚,,一個是鯉魚,名稱不一樣,,不能同日而語,。比如說,我們的證券公司,,美國的投資公司,,像林曼(音譯)等等。中國靠什么證券公司呢,,靠得是營業(yè)部,,我們靠得是投資銀行的保薦人,一定要中國的證券公司的股指和美國來比得話,,不能和高盛和摩根比,,要和別的方面比。中國的證券公司的發(fā)展前景來說,,我認為比美國好多了,,我們上市的企業(yè)需求龐大得不得了,居民理財的需求非常大,,所以中國的理財的環(huán)境是非常好的,,要向美國繼續(xù)地學習,他們一兩百年積累的經驗還是非常寶貴的,。還是能夠挖一些人的,,我們銀河證券就特別想去,但是代價還是非常大,,人家那邊一叫可能又回去了,。 中國的證券公司也應該從激勵機制方面,不一定非常的高,,但是要靠攏。為什么非要有這些東西呢,?你現在看到了一些次貸的危機,,站的最穩(wěn)的還是高盛公司,這是為什么,? 監(jiān)管是知道次貸危機的,,很多的高管也是清楚的,可以拿到了6000萬的報酬,,高盛沒有,,它從97年才上市的,,被抵制了,仍然保留著合伙人的機制,,一個企業(yè),,如果沒有主人的話,最后賠了錢是大家的,,是所有股東的,。自己不承擔任何責任的話,看到了也視而不見,,中國的證券公司為什么要有機制呢,?恰恰相反,它是國家的,,管理者未必承擔責任,,所以要給一些股權的激勵,這應該是中國同行以后該走的路,。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