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短信提醒,、異地取款免手續(xù)費這些“免費午餐”曾是銀行吸引客戶辦理銀行卡或存折的“賣點”,,但今后不再免費了,。交行,、浦發(fā)等銀行近日在網(wǎng)站發(fā)布公告,,對個人服務項目的免費優(yōu)惠予以取消或上調服務價格,。(見10月3日《揚子晚報》)
先前承諾的免費服務,,當消費者紛至沓來之后,,銀行卻單方面一紙公告說取消就取消,,這怎么看都像是一個“套”,。而且,這一“事先免費,、事后取消”的做法也有違法之嫌,。依據(jù)《合同法》:“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憋@然,,儲戶與銀行之間的關系事實上就是一種金融服務上的合同關系,銀行未經與儲戶協(xié)商,,便作出“取消免費”的規(guī)定,,完全可以被視為一種“擅自變更合同”行為。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作為在商言商的商業(yè)機構,銀行掀起收費之風,,乃至“不交費無服務”,,并非完全說不過去,,有道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钡酉聛淼膯栴}是,,作為儲戶、消費者的我們,,在收費甚至是高收費之后,,能公平、優(yōu)價優(yōu)質地得到與這些銀行收費相匹配,、貨真價實的銀行服務嗎,?環(huán)顧現(xiàn)實,答案恐怕相當令人沮喪,。
這正如這些年我們都非常熟悉的場景:一方面,,銀行收費之風愈演愈烈,幾乎到了無微不至,、無孔不入的地步——銀行卡年費,、賬戶管理費、工本費,、取現(xiàn)費,、密碼掛失費、點鈔費,、跨行取款手續(xù)費等,,不勝枚舉;而另一方面,,相應的銀行服務質量,、品質,卻不但沒有得到同步的提高,,反而銀行大廳仍然在排長隊,,柜員機頻頻出錯——或者取出假鈔,或者取不出,,個中的損失往往還得儲戶“自負”……
顯然,,對于消費者儲戶來說,真正擔心的并不是銀行的“不交費無服務”,,而是交費以后服務質量水平的毫無長進,、名不副實,乃至干脆就是“花錢買罪受”——毫無疑問,,如果事情只是這樣的結果,,那么,“銀行收費”就不能只叫做“收費”,,而是地道的“巧取豪奪”了,。而進一步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任由這種局面發(fā)展,、蔓延,最終受損害的必將不只是消費者儲蓄一方的權益,,也包括銀行自身利益在內的一個公平有序,、和諧健康的長遠金融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