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新華網
|
|
發(fā)布日期: 2008-08-23
|
|
新華網北京8月22日電
北京奧運會開幕的夜晚,全球幾十億電視觀眾聆聽三千儒生吟誦中國先哲孔子的名句——“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與此同時,,三種字體的巨大漢字“和”依次呈現(xiàn)。
字字清晰,,聲聲入耳,。中國人透過孔子這一文化符號,向世界清楚地表達了這個國家的全球觀和價值追求:和為貴,。
孔子學院是個有說服力的例子,。問世僅四年,以傳播中國語言和文化為宗旨的孔子學院已經風靡全球,,受邀在全世界70多個國家設立了262所分院,,成為在全球推廣中國形象的極佳品牌�,!翱鬃舆h行,,天下和平”的古老箴言正被中國變成推動世界和平的工具。
北京奧運會是體育的舞臺,也是全球化的場合,,對普通的中國民眾而言,,也是學習全球公民意識的生動一課。中國民眾在奧運會的背景下,,獲得了新的全球公民意識,,更加理性、自信,、開放,、包容。
北京奧運會的志愿者,、北京理工大學的學生陳政說:“我們終于在世界舞臺上亮相了,,奧運會向世界展示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巨變,也為中國矗立在世界中心提供了契機,�,!�
張聲杰是青島奧帆賽場1·3萬名志愿者中的普通一員�,!皧W運會是百年一遇的世界盛會,,而我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張聲杰說,,“我得到的是一個為世界服務的機會,,一個展現(xiàn)中國人開放、熱情和自信的機會,�,!�
“北京奧運會是中國人學習成為‘全球公民’的契機�,!鼻迦A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研究員史安斌說,,奧運會是全球性的盛事,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在這里碰撞,、交流,令中國人大開眼界,。
史安斌說,,在奧運會這個大舞臺上,如果中國人展現(xiàn)的只是一片“中國加油”的紅海洋,,那么就無法擺脫“自我中心主義”的負面形象,。“令人高興的是,,中國觀眾同樣為外國運動員加油助威,,營造熱烈的賽場氣氛,。”
奧運舉重比賽中,,韓國運動員李培勇帶著腳傷試舉,,場館里所有觀眾起立,為他熱烈鼓掌,�,!凹偃缥夷軌蚺e起來,我可能就會超過中國選手廖輝去沖擊冠軍,,但是中國的觀眾卻仍然給我熱烈的喝彩和掌聲,。”他感動地說,。
中國知名的國情問題專家胡鞍鋼認為,開放主義是當今中國的主流,,從四川地震災區(qū)到北京奧運賽場,,這一點顯而易見。
今年五月汶川大地震后,,國際救災物資和救援人員源源不斷地來到四川災區(qū),,中國人民在與自然災害的搏斗中,感受到國際社會的團結互助,,地球村的意識得到深化,。
奧運會開幕后,許多中國人從報紙上得知,,伊拉克賽艇運動員的比賽服是自己的舊T恤,,而短跑女將達娜穿著二手市場上買來的舊跑鞋參加比賽。
被感動的中國民眾在網上為伊拉克運動員募集比賽裝備,,有人還成立了達娜的粉絲團——“娜迷”,。一名網友留言說:“看到他們?yōu)閰⒓颖本⿰W運會所做的努力,我想到了當年只身赴美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的劉長春,,相似的心酸經歷讓人動容,。”
“奧運會意味著來自世界各地數(shù)不清的運動員和游客,。對于東道國的民眾來說,,這相當于在家門口打造出一個小型的地球村,將大千世界凝縮起來,,鮮活地呈現(xiàn)在他們面前,,這是中國人增長全球意識的絕佳機遇�,!币晃粐H關系學青年專家說,。
這位專家說,,發(fā)源于西方的奧林匹克精神強調對文化差異的容忍和理解,主張公平競爭和對他人的尊重,,這與中國“禮之用,,和為貴”的古代儒家觀念從思想內涵上是相通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