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新華網(wǎng)
|
|
發(fā)布日期: 2008-08-23
|
|
新華網(wǎng)北京8月22日奧運專電 22日上午,,北京奧運會最艱苦的項目--男子50公里競走結(jié)束,,意大利名將施瓦策以打破奧運會紀錄的成績第一個走過“鳥巢”的終點,,15分鐘后,中國選手李建波才完成比賽,,名列第14位,,另外兩名選手司天峰、趙成良分列第17,、21位,。
至此,賽前被寄予厚望的中國競走選手,,在北京奧運會三個競走項目比賽中一牌未得:男子20公里競走,,王浩第4,禇亞飛第10,董吉敏第30,;女子20公里競走,,劉虹第4,時娜第13,,楊明霞被罰下,。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競走選手陳躍玲奪得中國首枚奧運會田徑金牌,,當時李春秀還奪得一枚競走銅牌,;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王妍再奪一枚競走銅牌,,2000年悉尼奧運會,,王麗萍又奪一枚女子競走金牌,但是此后整整8年,,中國選手在奧運會,、世錦賽上均與獎牌無緣。
這8年來,,在前人的輝煌下,,中國競走選手屢屢被一個“魔咒”擊倒——國內(nèi)比賽成績名列世界前茅,、國外大賽發(fā)揮集體失常,。跟以往大賽不同的是,北京奧運會在家門口舉行,,而今年當國外對手顯示強勁實力的時候,,中國競走成績平平,賽前國人希望他們能夠放下包袱,、“哀兵作戰(zhàn)”,,遺憾的是,國人再一次失望了,。
中國競走選手到底差在哪里?
被“大面積罰下”,,曾經(jīng)是中國競走選手一再陷入的噩夢,。在北京奧運會上,這一幕倒是沒有發(fā)生,,9名參賽選手,8人完成了比賽,,只有1人被罰下,。
不熟悉賽道、有傷病在身--這是以往國際大賽中中國競走選手失利后最愛找的理由,但是,,參加北京奧運會的9名中國競走選手,,基本上都是年輕選手,而他們對賽道的熟悉程度,,也要超過對手--他們此前都參加了“好運北京”測試賽。
從北京奧運會的表現(xiàn)再看,,中國競走選手依然出現(xiàn)了技術(shù)不過硬,、“體力衰竭”的現(xiàn)象,歸根結(jié)底,,比賽能力不強,,依然是困擾中國競走選手的最大問題。
比賽中,,不少中國選手剛開始都一馬當先,,處于第一集團,但隨著比賽進行,,中國選手最后都“走不動了”,。體力分配不當看似是戰(zhàn)術(shù)安排問題,但根子很可能是教練水平欠缺,、沒深入分析對手和對自己實力估計有誤造成的,。
此外,中國競走選手的技術(shù)也遠不夠過硬,,參加男子20公里競走的中國小將王浩賽后就表示:“我們跟世界名將還是有差距--比如變速走,,外國高手能夠突然加速,我們的節(jié)奏就被帶亂了,�,!�
如何有效提高比賽能力,需要中國競走界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一牌未得的困窘下,,中國競走選手在北京奧運會上的表現(xiàn),還是有若干亮點,,令人期待,,其中最大的亮點,莫過于小將的成長,。
男子20公里競走,,王浩以5秒之差無緣銅牌,但第四名已是中國男子競走選手在奧運會上的最好成績,,有趣的是,,這一天正好是王浩的19歲生日,。他只參加過兩次國際大賽,但兩次大賽都創(chuàng)造了個人最好成績,。女子20公里競走,,21歲的中國小將劉虹也以個人最好成績奪得第四名。
在“國內(nèi)橫,、大賽蔫”的中國競走選手中,,王浩、劉虹“比賽型選手”的氣質(zhì),,彌足珍貴,。
對中國競走選手而言,北京奧運會,,可謂遺憾與收獲并存,。年輕,就是未來,。只要看清差距,、解決問題,中國競走選手在不久的將來,,不會再讓國人失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