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會開幕以來,在奧林匹克中心區(qū),只見忙碌的人們乘坐一輛輛寬敞潔凈的大客車穿行于奧運村等地,�,?伤麄円苍S并不知道,每天乘坐的客車不僅噪音低,而且“零排放”。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期間,,共有500輛純電動,、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汽車為大會服務,這是奧運史上技術最先進,、規(guī)模最大的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運輸服務,。它實現(xiàn)了奧林匹克中心區(qū)交通“零排放”、中心區(qū)域周邊地區(qū)及奧林匹克交通優(yōu)先路線交通“低排放”目標,。
“綠色汽車”是北京展示“綠色奧運”的一張張移動名片,。北京奧運會籌辦7年,13億中國人民將向世界作出的“綠色”承諾,,變成一份提交給奧林匹克運動的特殊答卷,,為世界留下了一份彌足珍貴的“綠色樣本”。
綠色奧運
“我們力爭把2008年奧運會辦成真正的綠色奧運盛會,�,!北本┦懈笔虚L、北京奧組委執(zhí)行副主席劉敬民說,,北京奧運場館規(guī)劃,、設計、施工,、驗收,、運行過程都充分體現(xiàn)了保護環(huán)境、保護資源,、維持生態(tài)平衡的理念,。
如今,奧運會比賽已在各場館全面展開,。銀灰色的“鳥巢”,、藍色的“水立方”、金色的五棵松籃球館……北京奧運會37個競賽場館和奧運村等設施,,除了獨特的建筑風格,、良好的比賽設施,還滲透著綠色環(huán)保,、愛護地球等理念,。
水循環(huán)利用是每個奧運場館的共同追求。集成采用大量節(jié)水技術后,,“鳥巢”70%的供水將使用中水。豐臺壘球場通過收集雨水等,,經過綜合處理達到中水標準,,用于沖廁以及室外綠化灌溉等。
新能源的廣泛使用是一個亮點,。奧運村建設了太陽能光熱系統(tǒng),,奧運會期間每天為16000多名運動員提供洗浴熱水。奧運會后,將供應這一地區(qū)2000余戶居民的生活熱水需求,。
構建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北京奧運會既是展示“綠色”的一個巨大窗口,,更是推動“綠色”的一個強大動力。
綠色城市
在北京乃至中國,,許多人都知道首鋼,。為了“綠色奧運”和宜居城市建設,首鋼實施了向河北曹妃甸遷移這項被稱為世界鋼鐵史上最大的搬遷工程,。今年1月5日,,首鋼北京地區(qū)涉鋼產業(yè)壓產400萬噸工作啟動,2008年全年按420萬噸鋼組織生產,。為最大限度減少奧運期間污染物排放,,2008年第三季度首鋼采取非常措施,每月按20萬噸組織生產,。
從首鋼決然離去的背影里,,人們看到北京兌現(xiàn)承諾、實現(xiàn)“綠色奧運”的實際行動,;更看到了北京調整發(fā)展方向,、建設宜居城市的堅定決心。關,、停,、搬、調,,所有這些既著眼于“綠色奧運”,,更超越“綠色奧運”。為此,,北京既做“減法”,,也做“加法”。
擦亮天空,。1998年以來,,北京全面展開大氣污染治理攻堅戰(zhàn),至今已分14個階段實施了200多項大氣環(huán)境治理措施,。至2007年底,,北京天然氣使用量達到47億立方米,比1998年增加了43億立方米,;城區(qū)1.6萬臺20噸以下燃煤鍋爐的改造治理任務全部完成,,累計完成3.3萬戶平房區(qū)居民采暖“煤改電”改造任務,;工業(yè)污染治理按計劃推進,四大燃煤電廠的除塵,、脫硫等深度治理工程全部完工……如果說北京的夜晚是“點亮”的,,那北京的白天就是“擦亮”的�,?諝膺_標天數從1998年的100天,、占27.4%,增加到2007年的246天,、占67.4%,,增長了40個百分點;如果從申奧成功的2001年算起,,達標天數增加了61天,,增長了19個百分點。
植樹造綠,。目前,,北京林木綠化率達到了51.6%,城市中心區(qū)綠化覆蓋率達到43%,,自然保護區(qū)面積達到全市國土面積的8.2%,,基本建成了“城市綠化隔離地區(qū)、平原,、山區(qū)”三道綠色生態(tài)屏障,,實現(xiàn)了奧運綠化承諾。
全力治水,。全長5.9公里的北護城河與北京北二環(huán)路平行,。行走河畔,但見兩岸斜坡綠草如茵,,水中搖曳著蘆葦,,小魚兒蕩起層層漣漪。經過為期兩年的“生態(tài)治理”,,北護城河水質得到有效改善,,由過去一般Ⅴ類提升為Ⅳ類,好時可以達到Ⅲ類,。北京市六環(huán)路以內共有52條河道,,總長520公里。到2007年底,,六環(huán)以內河道基本治理完成,,達到水清、岸綠,、流暢,,實現(xiàn)綠水繞京城的目標。
綠色生活
在北京朝陽區(qū)的白家莊小學,,每一個教室都擺著一個回收箱,,同學們平時自覺將沒用的紙放進箱子里,學校再將這些廢紙換來再生紙,,用來印刷試卷,、繪畫本等。正是這樣的“循環(huán)”利用,,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節(jié)約意識與環(huán)保觀念,。
申辦、籌辦和舉辦奧運會,,讓很多人的生活理念,、方式和習慣都因“綠色奧運”而改變。綠色環(huán)保,,已成為首都市民和中國公眾文明的重要內容,,并以更快的速度融入中國百姓的日常生活。
住在北京市東三環(huán)路邊呼家樓街道附近的余荷清大媽每天出門都不忘帶上布袋子,。老人告訴記者,,這布袋子是超市買的,花了兩元錢,,“現(xiàn)在,,超市沒有免費塑料袋了,去超市自己帶個環(huán)保袋已經成習慣了,�,!彪S著“限塑令”的實施,人們拿起久違的菜籃子,、布袋子,,京城一些大型超市門店的塑料袋使用量減少了八成左右。
北京“少開一天車”活動是由車友會,、民間環(huán)保組織,、大學生社團、新聞媒體和企事業(yè)單位共同發(fā)起的環(huán)保公益活動,,2006年啟動,,如今發(fā)起單位達1398家。3年來,,選擇綠色方式出行的私家車主每年以20萬的規(guī)模遞增,。“讓我們每月少開一天車,!”已成為北京最富魅力的口號之一,�,!耙环N綠色出行的社會意識,已在北京人心里扎根,,而這種理念,,勢必像奧林匹克精神一樣,代代傳承發(fā)揚,,成為今后生活的主流,。”北京市環(huán)保局副局長杜少中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