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現代快報
|
|
發(fā)布日期: 2008-08-09
|
|
在確定北京作為2008奧運會舉辦地之前,,毫不夸張地說,從化妝品,、服飾到家用電器,中國商家都在無所不盡其極地向國際靠攏,,從一些商人們常說的詞匯就能看出來,,什么“國際慣例”“國際標準”,給很多人形成一種感覺:國產商品就低人一等,?當北京奧運會真的來臨,國際大牌們來了個回馬槍,,猛推中國元素時,,我們的本土品牌是不是又有點“暈向”,不知道現在應該國際化還是中國化了,?
2008北京奧運會之后,,2010年上海世博會緊隨其上,未來5-10年中國熱都不會輕易退去,,更何況我們還有經濟的騰飛作為堅強后盾,。這段時間,自然是中國元素營銷的黃金時刻,,任何有商業(yè)頭腦的品牌都不會放過,。其實這從國際品牌一系列舉動就能看出。前不久,,ECCO邀請多位中國新銳服裝設計師,,以ECCO新一季秋冬系列自然元素為靈感,精彩上演了一出“我的世界,、我的時尚,、我的ECCO”個性時裝盛宴。ECCO還特別揭幕東華大學服裝獎學金,,以此激勵中國更多新銳設計師堅持自我風采,。此番熱情攜手中國本土設計力量,ECCO的意圖不言自明:更好更深地挖掘中國文化和中國元素,,輔以自身精良的制作工藝,,以時尚與舒適的特質牢牢占據中國消費者的心。
通過奧運會等,,中國元素和文化在世界范圍內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傳播,,這給中國品牌提供了最佳的營銷舞臺,為他們走向世界營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其實,,對于中國文化、元素的運用,,中國商家們也許手到擒來,,但中國品牌目前要走的是一條既有自己民族特色,、又能與國際模式相結合的品牌建設道路。打造一個國際化的品牌,,決非短時間內能成功,,這是必須承認的。但是,,在奧運會的聚焦作用下,,中國品牌應該充分結合民族的特色,充分利用中國13億人口的巨大市場,,力推自己的民族品牌,。在這方面,韓國是個很好的例子,。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和2002年的世界杯,,韓國通過國際性賽會的聚焦和營銷作用,把韓國最好的品牌都亮了出來,,加速了一批韓國品牌的國際化進程,,這值得中國品牌借鑒。業(yè)內人士表示,,中國品牌要善于利用奧運會這個機會,,樹立信心,堅定地打造民族品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