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近年來經濟的高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如今已經意識到氣溫,、濕度等氣象因素對商品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很大,,準確,、及時地把握氣象信息對商品的生產、經營活動能夠提供有益的幫助,。新年伊始,,突如其來的一場暴雪,更是給我國南方地區(qū)的各行各業(yè)上了一堂氣象經濟課,,同時也使一個新興的學科——氣象經濟學開始慢慢走進人們的視野,。
氣象經濟大有“錢”途
經濟學界“一度效應”的說法,就是指氣溫發(fā)生1℃變化,,商品的銷量就會隨之發(fā)生較大改變,。在國外,氣象經濟已經是一門非常成熟的商業(yè)運作,。國外氣象機構開發(fā)出的“啤酒指數”,、“空調指數”、“耗電指數”,、“冰激凌指數”等氣象指數,,早已成為企業(yè)確定生產營銷計劃的重要依據,不少企業(yè)因此得到氣象投資的豐厚回報,。 據業(yè)內人士透露,,目前氣象資訊服務在歐美、日本等經濟發(fā)達國家,,早已形成市場化程度較高的產業(yè),,經濟效益尤為可觀,并且成為一條相當不錯的生財之道,。比如法國氣象臺為一級方程式賽車,、法國網球公開賽等體育賽事以及其他大型戶外文體活動提供詳盡、準確的天氣預報,。僅此一項,,法國氣象臺每年的經濟收益就高達2000萬歐元。 在日本經營電冰箱和空調的廠商,,每年都會斥巨資購買大量的氣象信息和氣象數據,,以此來分析氣象變化與銷售額的關系,。德國更是如此,在這個啤酒消費大國,,每當他們國家的平均氣溫超過22℃時,,啤酒就開始暢銷,當氣溫每上升1℃,,大瓶裝的啤酒則會每天多銷230萬瓶,;氣溫在30℃以上時,每上升1℃,,全國啤酒銷量再增加100萬杯,。這就是著名的德國啤酒指數。 據中國氣象局開展的全國氣象服務效益評估項目的結論表明:中國氣象部門提供的氣象服務每年至少在經濟社會中產生了3328億元效用,;投入產出的效益可達1:
69,。這表明氣象經濟同樣能夠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目前中國氣象經濟學還是一個新興學科,,氣象服務也還停留在簡單的氣象預報臺階上,,氣象服務市場尚未形成。
國內市場剛剛起步
“泳裝指數”,、“感冒指數”,、“情緒指數”等,近年來出現的這些林林總總,、五花八門的氣象指數,,已表明氣象資訊信息與今天的生活近在咫尺,且已經滲透到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 據了解,,1985年前,我國氣象部門的工作重點放在災害性的天氣預報上,,1985年后國務院才批準氣象部門開始開展有償氣象服務,。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國內商業(yè)性氣象服務并沒有形成規(guī)�,;a業(yè),,更沒有獲得較大的商業(yè)利潤。 氣象資訊服務的價值已不僅僅局限于為人們生活提供參考,,它還可以為政府決策,、招商引資、城市規(guī)則等方面提供服務,。據了解,國內電業(yè)部門,、高速公路管理部門,、鐵路部門,、保險公司等行業(yè)在氣象經濟上已經邁出可喜一步,這些行業(yè)每年都要向氣象臺定購有關本行業(yè)經濟的專業(yè)性氣象預報,,以及時作出最有利的經濟決策,。 國家專業(yè)氣象臺黃卓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透露,目前,,中國氣象服務領域已經涵蓋了農業(yè),、工礦、城建,、交通運輸,、旅游、倉儲,、環(huán)保等行業(yè)和部門,,為他們提供從一年天氣趨勢展望到6小時內短時預報等各種服務,已遍及全國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擁有了上百個服務點,,氣象有償服務的收入一年超過了1億元,。
跨國巨頭“搶食”氣象經濟
當大多數中國的氣象臺還停留在依靠國家撥款維持運作,民眾習慣于免費獲取氣象信息的時候,,跨國氣象公司已經對中國虎視眈眈,。日本最大的私人氣象公司天氣新聞公司(WNT)早在5年前在滬上設立辦事處的消息,曾引起業(yè)界的一場轟動,。美國國際氣象服務公司,、日本天氣新聞公司等先后在廣東、上海開設分支機構,,并取得資訊,、咨詢服務的營業(yè)許可證,從事遠洋導航氣象服務,。英國氣象局也一直在積極與中國氣象部門尋求合作,,雙方同意把氣象導航作為首選項目,確定由北京全球氣象導航公司與英國氣象局開展合作,。 在采訪中有專家表示:近年來,,國內氣象事業(yè)在得到國家和社會長期和可持續(xù)投入的同時,也在創(chuàng)造著更大的有形和無形的社會,、經濟和環(huán)境價值回饋國家和社會,,氣象投入已經演變成一種戰(zhàn)略投資。尤其是氣候急劇變化的今天,,社會抵抗自然災害的脆弱性不斷增加,,無論是在公共投入平臺上,,還是用各種市場機制進行衡量,氣象經濟的投入產出比都是一筆極其“合算”的買賣,。 據業(yè)內人士分析:氣象預報和氣象資料分析作為一種信息服務產品,,充分重視挖掘氣象服務潛在的價值勢在必行。但目前氣象經濟在發(fā)展中仍存在諸多問題:譬如,,有償氣象服務的收費標準,,氣象經紀公司與客戶之間的責權利關系問題,倘若出現糾紛勢必會面臨無法可依的窘境,。 因此有專家建議,,要使國內部分可以面向市場的氣象服務健康發(fā)展。首先要建立規(guī)范的市場規(guī)則,,明確公益性與商業(yè)性氣象服務的范疇與界限,,制定氣象服務市場參與者的準入條件等。其次要將面向市場的氣象服務應該通過轉換機制,,參與競爭,,以及優(yōu)質優(yōu)價來求得發(fā)展。另外還要讓氣象產品的制作方式與使用方式相互結合,,在明確需求的條件下生產有針對性的氣象產品,。但最主要的還是要建立規(guī)范的氣象信息服務市場,引入公平競爭的機制,,建立完善完整的,、公正的配套法規(guī),刪改,、修訂現行氣象法中的壟斷條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