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測、報,、防,、抗、救,、援”這條完整的防災減災體系鏈中,,測、報環(huán)節(jié)是整個體系的前提,,天氣預報的準確度凸現重要性,。面對剛剛過去的罕見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各級政府乃至受雨雪影響的災區(qū)群眾,,時刻都在關注著天氣的變化,。這次災害性天氣的預報準確度如何?如何進一步提高預報預測水平,?抗冰戰(zhàn)雪之后,,留給我們的啟示是深遠的。
預報較準 但欠精細
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端義宏介紹,,對1月10日到2月5日的5次雨雪天氣過程,,中央氣象臺都提前2天到5天做出了比較準確的預報,先后發(fā)布暴雪紅色預警2次,、暴雪橙色預警12次,、大到暴雪預報10次。“各級氣象臺站也做出了較為準確的預報,�,!彼f。 端義宏也坦承,,這次氣象部門對大的雨雪天氣過程把握住了,,但對大雪、暴雪的具體落區(qū)把握還不夠精細,。比如預報員給出的5毫米以上降雪區(qū)域,與實況往往很一致,,但再進一步劃出這個區(qū)域中的10毫米以上降雪區(qū)域,,可能就有一些差錯,劃出的20毫米以上降雪區(qū)域可能誤差就會更大一些,。 “我國在氣象預報精細化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如對雨雪具體落區(qū)、降雨雪的時段,、大小的預報,,還存在一些誤差;長時效預測中對災害性天氣的持續(xù)性和強度估計不足,,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比較大,。”他說,,這次極端天氣過程預報員從來沒有遇到過,,以往的經驗不夠用,只能邊預報邊總結,。
國家氣象中心主任,、中央氣象臺臺長矯梅燕表示,天氣預報精細化水平不夠的主要原因在于,,客觀上我國氣象災害監(jiān)測探測的范圍,、精度、時空分辨率不足,,數值天氣預報模式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較大,,主觀上預報員對于以前很少發(fā)生的小概率極端天氣事件的預測缺乏經驗。
數值預報水平與國外差距超過10年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天氣變化無常,而天氣預報的一個“預”字決定了它不可能做到100%準確,,這是客觀事實,。但是,從2006年夏天臺風“麥莎”進北京的預報失誤,到去年底北京大街小巷撒滿融雪劑卻與一場預報中的中雪“爽約”,,天氣預報的準確程度算是“相當”不準,。隨之,公眾的責難在所難免,。 天上有15分鐘就能得到一張衛(wèi)星云圖的氣象衛(wèi)星,,地上有130部能探測200公里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多普勒雷達、19290個區(qū)域氣象觀測站,,氣象工作者使用的高性能計算機的計算能力與“九五”末相比提高了200倍,,氣象綜合通訊能力提高了60倍,實現了省,、地,、縣三級遠程可視會商……可天氣預報的準確程度有時卻不盡如人意,“準確”怎么就那么難,? 天氣預報看似簡單,,實際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畢寶貴形象地比喻說,,預報員在天氣預報中的作用就相當于一個廚師,,他的原料就是目前遍布在全世界的定時觀測系統(tǒng)。大量的數字資料被輸入到計算機中,,同時觀測資料也送到預報員手中,,預報員綜合計算機結果和他多年的預報經驗,評判出未來大氣將向哪方面發(fā)展,。 目前,,日常天氣預報的準確率之所以還很難達到人們期望的水平,最重要的原因,,一是日常天氣預報的制作主要是以數值天氣預報為基礎,,而目前的數值天氣預報還遠未達到完美的程度�,!拔覈臄抵殿A報模式從‘十五’至今,,已經取得突破,但還不成熟,,與國外差距超過10年,。”端義宏說,,二是在氣象災害監(jiān)測探測方面,,我國的天氣雷達、地面氣象站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城市布設得更多一些,,此次遭受雨雪冰凍影響嚴重的很多是山區(qū),監(jiān)測設備少,特別是針對結冰狀況的觀測,,不能滿足預報需要,,難以根據當地氣象要素做出更為精細的預報。
如何提高預報準確度,?
在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頻繁發(fā)生,、強度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如何提高我國氣象預報預測水平,?矯梅燕表示,,首先要提高氣象災害綜合監(jiān)測能力。在高速公路,、鐵路兩側布設更多氣象觀測站點,,尤其要注意在邊遠山區(qū)加強氣象監(jiān)測點的建設。其次要抓緊開發(fā)我國自己的數值預報模式,,提高天氣預報精細化水平。此外,,要提高預報員對以往發(fā)生概率小的極端天氣事件的預報能力及災害天氣具體影響的分析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