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作為牽頭單位的《工資條例》立法小組,,正在“緊鑼密鼓”地工作,,勞保部工資司司長邱小平說,,新法律“既要賦予職工在薪資面前的說話路徑,,還要考慮職工的說話能力�,!�(1月20日《東南快報》)
這是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提法,。什么是“說話能力”?在我看來,,說話能力其實就是談判能力,,它應該包括這樣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說了有人聽,聽了以后能夠認真對待,,對其中的合理要求能夠接受。具備了這樣幾個特點,,就是有“說話能力”,。
提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市場上的交易雙方來說,只要他們的能力基本平衡,,除非出現(xiàn)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則交易的結果通常應為“雙贏”。但如果雙方的能力不平衡,,則即便交易具有“自由交易”的權利,,但在實質(zhì)上,仍然不免是強者對弱者的掠奪,。比如很多在“血汗工廠”勞作的工人,,長期忍受惡劣的工作條件,領取微薄的工資,,表面上看起來也是工人自由選擇的,,但本質(zhì)上,卻是他們的能力嚴重弱于資方不得不接受的結果,。
在目前的市場上,,資本總是處于強勢地位。一個工作崗位,,如果你認為報酬太低,,資本隨時都可以找到無數(shù)愿意替代你的人,在這種情況下,,你為了糊口或者應付日益增多的貨幣支出,,如房貸、孩子的學費等,,就只能接受資本開出的條件,。
單靠新《勞動合同法》里“無固定期限合同”來加強勞動者的“說話能力”還是遠遠不夠的,國內(nèi)外的經(jīng)驗,、歷史的經(jīng)驗都證明,,集體談判才是提升勞動者“說話能力”的最可行的辦法,這其中的道理非常簡單:如果勞動者采取集體行動,,則資本幾乎不可能通過把他們?nèi)拷夤�,,再招收一批新人替代他們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相比較而言,,資本會更愿意仔細傾聽他們“說話”,,答應他們在工資、勞動條件等方面提出的合理要求,,因為這對資本來說,,是成本更低,因此也是更理性的選擇。
要使集體談判能夠順利有效的進行,,一個絕對必要的前提是要存在一個能夠把維護勞動者權益作為唯一宗旨的工會�,,F(xiàn)在,中華全國總工會是當今世界上會員最多的工會,,今后應該在組織勞動者進行集體談判,,以提高工資、改善勞動條件方面多做些工作,。
盤點近年來的勞動立法,,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般來說是只注意“說話路徑”,,而不太注重“說話能力”的,,勞動者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往往要通過“投訴”,、“起訴”才行,。但“投訴”也好“起訴”也罷,無一例外地都存在程序冗長,、成本過高等問題,,而且在這樣的程序當中,資本的博弈能力總是強于勞動者,。這次制訂《工資條例》,,權威部門代表公開強調(diào)“要考慮職工的說話能力”,這是一個令人欣慰的變化,,我們期待謎底揭開后,,也能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