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一個純粹旁觀者的角度,中美兩國一個需要錢(流動性不足),,另一個錢太多(流動性過剩),,在金融政策上顯然有極大的合作空間。但這種理想狀況,,到目前為止并未發(fā)生,,從根子上說,這說明中美兩國由于政治制度的本質差異,,在最深的層次上仍未建立互信,。這種心態(tài)傷害了雙方。 以人民幣匯率問題為例,,如果當初美國不是粗暴施加壓力,,而是以建設性的態(tài)度進行溝通,或許中國政府早就及時一步到位地調(diào)整了匯率�,,F(xiàn)實情況卻是,,美方越施壓,,中方越擔心其背后有文章。到目前這種狀況,,對中國來說,,已經(jīng)錯過了讓人民幣快速升值的最佳時機,已經(jīng)在拖而不決中被龐大的外匯儲備“套牢”,;而對美國來說,,不但美元繼續(xù)走軟,同時中國龐大的美元資產(chǎn)又日益成為懸在美元頭上的一顆炸彈,。雙方都陷入了欲罷不能的處境。更糟糕的是,,為了擺脫這種處境,,雙方正在各做各的努力———在中國是執(zhí)行從緊的貨幣政策,而在美國則是繼續(xù)放松銀根———其結果又可能讓雙方在相互“套牢”的局面里越陷越深,。 最近國內(nèi)有一本書叫《貨幣戰(zhàn)爭》,,雖然觀點粗糙,錯誤百出,,卻風靡一時,,讓許多行家大惑不解。在我看來,,這本書風行的原因,,就是因為它準確折射了中國和美國之間那種互相猜疑、防范的大眾心理,。如果中美雙方在宏觀金融政策上的合作時機尚不成熟,,至少應當探討在具體金融大工程上的合作。比如中國的3000億美元主權財富基金,,就有可能成為雙方合作的一個突破口�,,F(xiàn)在,美國對中國怎樣花這筆錢,、是否會危害美國金融利益,,有很大疑慮;而在中國方面,,又因缺乏國際金融市場經(jīng)驗,,也恰恰在為怎樣花這筆錢而苦惱。如果雙方建立某種合作機制,,不但能使中國的主權財富基金運作機制更加透明,、更容易被國際市場接受,也能夠大大降低其運作的風險,。
(摘自12月12日《南方都市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