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日前公布了2007年全國主要城市白領工資標準,,包括各城市物價水平,、居住成本、交通成本、城市現(xiàn)代化等諸多方面因素,。外地務工者在以下基礎上增加1800元。分在第二檔的上海和北京,,分別是月入5350元和5000元算白領,;而列于第六檔的成都和西寧,分別是月入1900元和1000元算白領,。(11月4日《廣州日報》)
看罷之幾檔“白領劃界線”后,,我?guī)缀醪桓蚁嘈潘浅鲎灾袊鐣茖W院的專家之手。白領并非僅指“工資”的潔白程度,,白領,、藍領、灰領是上世紀50年代的西方社會學用語,,從概念上說,,在西方一些國家指從事腦力勞動的職員,如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政府公務員等,,其含義更多的是指工作性質。社科院如此淡薄工作性質,,只拿收入來說事,,明顯有失偏頗。就拿成都來說,,幾大建筑公司里每天站在腳手架上砌磚勞作的建筑工來說,,用汗水換來月入1900元還是不難的,難道他們的衣領就瞬間變“白”的了,?
顯然這樣的階層歸納是“虛脫”的,。或許社科院調查而出的“陽光數(shù)字”,,只是想表達中國公民收入穩(wěn)步增加的一個精彩側面,,用某一階層的某一斷面上的公民收入的狀況去稱量諾大中國公民的就業(yè)環(huán)境與收支生態(tài)。甚至自降“白領劃界線”后,,讓更多的公民有更強烈的“白領感”和和諧感,。不用說,這樣的做法,,與現(xiàn)實的公民就業(yè)實境是相背離的,。當前的民生現(xiàn)實是,,CIP持續(xù)上揚與百姓收入的逆行扯動,出行貴,,住房貴,,看病貴,上學貴,,基本養(yǎng)老金自繳費和醫(yī)保金卻在一年年地上漲等,,仿佛是一座又一座大山加于百姓瘦削的雙肩。
這便有絕大多數(shù)的中國百姓的求職環(huán)境不但未予改善反而局部惡化,,他們的收入不但沒有增長,,相反出現(xiàn)負增長跡象。在這樣的民生實情下,,他們根本沒有機會也沒有充裕的時間去巴望自己的收入一夜間跨入什么白領行列,,這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癡人說夢。如果真按社科院專家的這個“白領劃界線”去匡定公民階層,,那么,,就是保守估計,中國目前也有近10億人就變白領了,,但可能嗎,?答案是明顯的。我不敢說這樣的調查一定是“阿Q精神”在起作用,,但我去真切地感受到這里面的虛幻成份,,是阿Q精神勝利法的一種“潛形”。
實際上,,改善公民就業(yè)環(huán)境,,穩(wěn)步提高公民收入,最重要的并不是什么“領”的問題,,而是公民的收入是否能夠支持其合理花銷,,社會是否構筑起一種“藏富于民”的意識,。如果公民其“收不抵支”,,那么,他們就根本沒有精力去研究和提高自己的職業(yè)技能水平和知識水平,。這樣的結果其實是使得我們社會的各個專業(yè)領域的精英們的自身水平,,越來越追不上國際社會突飛猛進地發(fā)展腳步。因為他們均須去為自己的溫飽而時刻奮斗著,。而自身不能提高的社會中堅力量,,對國家和社會的貢獻便不是一個增量過程,而是一種能量損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