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內151家超市約定,,8月10日開始零利肉行動,并稱:肉價不回歸正常,,決不收兵,。但是近兩天來,當地部分超市已撤下零利肉海報,,提前結束零利肉銷售行動,。
重慶的零利潤銷售豬肉活動,盡管表面上看是一種商家自愿參加的“公益行動”,,但是其背后政府部門的推動使其帶有一定程度上的“準強制”性質——重慶市11家大型超市企業(yè)的151個超市參加零利肉活動,,是在重慶市商委組織主要超市企業(yè)負責人開會,經過“號召”與緊急磋商后達成的,。商家經營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所以不會愿意做虧本買賣,所以虧本銷售豬肉很大程度上是不情愿之下的勉力為之,,這當然也就注定了該項行動將會行之不遠的宿命。組織所謂零利潤銷售豬肉活動,,會扭曲市場定價機制,,反而不利于豬肉價格的穩(wěn)定乃至下降。 其實,,在市場經濟社會中,,對于已經實現充分競爭的領域,應當相信“看不見的手”調節(jié)價格與配置資源的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應該主要進行市場管理工作,如對串通漲價,、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價格壟斷行為進行管制,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此次重慶零利肉聯盟的快速瓦解,,應能像此前的蘭州拉面定價事件一樣,引發(fā)政府有關市場經濟社會中自身職責與定位的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