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1-15 作者:東方愚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
|
|
望穿秋水的人們終于感到了一絲欣慰。國家發(fā)改委日前決定,,自1月14日起,,將汽油價格每噸降低220元,將航空煤油價格每噸降低90元,。這是自2005年5月以來油價的首次下調,;全國各地汽油零售價應聲下調。 今年以來國際油價大幅回落,。1月11日國際油價降到了每桶51.9美元,,是2005年6月以來的最低點。按照去年年底的說法,,國內油價新機制要改緊盯紐約,、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價的計算辦法,為以布倫特,、迪拜和米納斯三地的原油價格為基準,。這樣一來國內油價對國際油價波動的反應速度肯定就快了一些。 這是我們一直希冀的油價市場化改革取向,。然而,,毋庸置疑的是,現在國內油價下調,,仍是出于宏觀調控目的的行政手段,。雖然我國物價水平仍在低位運行,但生產資料價格不斷上漲,,企業(yè)商品價格指數連續(xù)六七個月創(chuàng)出新高,,通脹壓力不容忽視,。這一點與前年5月24日下調汽油出廠價的情景大抵相似。 國內油價的這兩次下調,,無論幅度與效果都不盡如人意,。上一次每噸降了150元,當時紐約主力合約價格已跌至46.80美元,。這一次降了220元,,效果仍然甚微。每升汽油降了不到兩毛錢,,加一箱才可能省出兩升來,,出租車司機一個月節(jié)省的成本不過百十來元。 市場一邊是對油價下調的歡喜,,一邊是對恩惠如此微薄的抱怨,。其實,我們可以理解這是發(fā)改委又一次退而求其次的"試水",。油價調整是相機抉擇的結果,。宏觀上看,油價下調要照顧到各方特別是強勢利益群體的利潤與利益,,微觀上看,,現在市場普通質疑石化股與金融股定價太高,現在大盤在震蕩調整的過程中,,石化股連續(xù)下跌,,如果油價下調幅度較大,勢必會引起強烈反應及震蕩,。 在這樣一種情形下,,筆者甚為支持油價碎步下調的行政方式。利益糾葛叢生與風險應對機制不健全的框架內,,溫和地多次下調油價幾乎成為唯一選擇,。其實無論是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還是下調油價等調控措施,,在當下的政經背景下,,或許只有遵循小步、溫和的原則才能裨益多方,,所謂的"一步到位",,只能增加政策風險與市場風險。眾所周知,,中石油,、中石化曾多次迫降旗下成品油出廠價,挪的也是小碎步。而成品油零售市場對外資的開放,,及今年元旦起國內原油,、成品油批發(fā)經營權開放等利好消息出來后,市場卻普通持謹慎樂觀甚至擔憂狀,。 國內油價今年上半年宜再次碎步溫和下調,。從刺激消費的角度來看,,這也是得力措施之一,。原來市場測算,汽油價格每噸下調450元,,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抑制通脹,、刺激消費支出的目的。而國家發(fā)改委研究院本月13日一份報告預測,,2007年消費增速可能會有所放緩,。數據顯示,我國居民消費在經濟中的比重已經從1991年的48.8%下降到去年的38.2%,,創(chuàng)下歷史最低水平,。 油價碎步下調讓消費者福祉有些許的增加。不過,,也要謹防一些投機與行政元素,,在將這一福祉傳遞給終端市場時,有意無意避實就虛的行為,。比如昨天成品油價下降后,,北京有關部門迅速表示出租車未達"調價標準"。 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實現真正的市場化還任重而道遠,,如今的行政力量多番溫和的推進雖不是最佳方式,,但至少也是一種次優(yōu)選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