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國之時,,發(fā)達國家卻悄然興起“低碳生活”,,從吃住行諸方面,我們都可以看出他們的“良苦用心”,�,!� 每天晚上,歐美國家很多超市都會丟棄大批剛過保質期的面包,、酸奶,、面條、大米,、水果,、蔬菜等食品,,一些環(huán)保主義者就以吃垃圾箱回收食物抗議這種驚人的浪費�,!� 德國有個被稱為“垃圾箱人”的年輕群體,,他們專門從超市垃圾箱中撿過期食品吃,以反對一次性消費,。美國紐約也有著數(shù)百名以垃圾箱食品為生的環(huán)�,!俺燥埫赓M族”。有位從事非政府組織發(fā)言人工作,、年過半百的女教授說,,為了抑制過度消費,她吃的食品80%都是從垃圾箱中撿的,�,!� 發(fā)達國家25%的碳排放是食品生產(chǎn)過程造成的。為鼓勵公民選擇低耗能食品,,瑞典已在食品包裝上注明產(chǎn)品制造的排放量,。從全麥面包、漢堡,、通心粉,、大麥、燕麥片等食品包裝及飯店的菜單上,,都貼著生產(chǎn)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標簽,。 在瑞典新版飲食指南上,,建議國民多吃胡蘿卜,,少吃西紅柿、黃瓜,、魚,,以雞肉或豆類取代紅肉;因為黃瓜和西紅柿必須在有暖氣的溫室中生長,,歐洲的魚類資源已接近枯竭,,而養(yǎng)牛和豬要消耗更多能源。有專家說,,如果人們都嚴格遵守新版食品指南,,瑞典食品生產(chǎn)將減排20%至50%。自標出食品碳排放量后,,瑞典環(huán)保食品的銷量已上升20%,。 為降低交通能耗,法國有70多個城鎮(zhèn)開始用馬車替代汽車,,諾曼底有個小鎮(zhèn)干脆淘汰了汽車,,接送孩子上學都用馬車,。 交通“復古”風也出現(xiàn)在英國倫敦,那兒有不少踏人力車的年輕環(huán)保導游,。此外,,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英國公路,、鐵路,、海運等交通領域都掀起減速風潮。措施有:火車司機在駛入車站后及時關閉動力系統(tǒng),,客輪和貨輪降低航行速度,。據(jù)報道英國航空速度減慢后,節(jié)油效果相當可觀,�,!� 回歸自行車,成為發(fā)達國家的時尚,。富國丹麥為減少汽車使用,,汽車、油價及有關汽車的稅都定得很高,,因而成為自行車王國,。哥本哈根有1/3的人騎車出行,,包括富豪,、高官及名流。哥本哈根有著貫穿全城的300多公里自行車專行道,,每天上午通向市中心的自行車道不會遇到紅燈,。被評為2010年歐洲最綠色首都的斯德哥爾摩,計劃在2050年成為“零化石燃料”城市,,那兒發(fā)達的公共交通讓市民基本不需要私家車,。 在精打細算的日本,,政府發(fā)表報告建議居民每天在家的淋浴時間減少一分鐘,。在加拿大,有60%的家庭使用節(jié)能燈泡,,40%的家庭使用節(jié)水淋浴頭和水龍頭,,41%的家庭使用節(jié)水馬桶。烘干機浪費能源且釋放溫室氣體,,為爭取戶外晾衣的權利,,美國康涅狄格州等地區(qū)正在醞釀廢除禁止使用晾衣繩的法律規(guī)定。目前歐美國家晾衣繩和晾衣夾的銷量大幅增加,,有家英國零售商晾衣夾的銷量甚至漲了10倍,。
(摘自2月25日香港《文匯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