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出行并非是無奈的選擇,,在一定意義上,,它已成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從而受到各階層人士的歡迎,。
 |
綠色出行應該成為深入人心的健康生活方式。新華社
發(fā) | 近期,,國內(nèi)不少城市都出現(xiàn)了愛好綠色出行的民間組織,,有些以“暴走族”又或“走班族”自稱,,他們不擠公交,、不開車,而是穿上運動服走路上班,;有些則以“自行車一族”自稱,,他們回歸傳統(tǒng),騎著自行車上下班。 有專家表示,,綠色出行不應停留在作秀階段,,而應該成為深入人心的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這種生活方式的背后是健康,、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走”為上策 成就健康
“第一次走著上班是因為家里的車出了故障,,而我又不想去擠公交,,于是便步行去公司,。”32歲的公司白領羅女士是個典型的“暴走族”,,如今已堅持兩年了,。她告訴記者,,步行到公司的時間比開車還要少,,而且心情非常好,,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羅女士向記者展示了她的“暴走”裝備:運動服、平底鞋,、雙肩包和毛巾。她每天走到公司,,換下運動服,,穿上職業(yè)套裝,,再洗洗臉,,然后精神百倍地開始一天的工作。“我真的喜歡上了這種生活方式,�,!彼凉M意地告訴記者。 其實,,“暴走族”或“走班族”確切的起源已經(jīng)無法考證,最初可能是一些住得離單位較近的人不想擠公車,,于是步行上班,后來參與到其中的人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了如今的族群,至今人數(shù)難以確定,。 記者注意到,網(wǎng)絡上有很多“走班族俱樂部”,,而一些“暴走族”也會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尋找同路者,。 其實,除了省錢省時,,走路上班還有助于保持健康的身體與工作狀況,。長期堅持步行上下班,,可以使心臟得到一定的鍛煉,,增強心肌功能,改善血液循環(huán),,同時促進胃液分泌,,使早餐中所含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在體內(nèi)加快消化和吸收,;再者,步行上班,,可減輕壓力,,使大腦思維活動變得更清晰,、更活躍,提高白天的工作效率,;如果步行時能做到昂首遠望,,還可有助于調(diào)整俯首案頭的姿勢,可防治頸椎病等職業(yè)病,。
租輛自行車去上班
走路上班盡管健康,,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住的地方離單位不能很遠,否則難以堅持,,對身體的消耗也太大。由此,,騎自行車成為了另一種綠色出行方式,。 趙先生是一名自行車的忠實愛好者,。他告訴記者,,從上大學到工作,,他一直以自行車為主要交通工具,只要情況允許,,他一般不選擇公交,、地鐵,、出租等交通方式。 而趙先生選擇自行車,,并不完全因為方便,其實他本人還是一名環(huán)保志愿者,。“節(jié)能減排的重要意義大家都明白,,可是很多人認為這和自己沒什么關系,。其實,,只要大家能盡量多地使用自行車這樣的綠色交通工具,,就是在為環(huán)境、為后代做貢獻了,。”趙先生說,。 事實上,,像趙先生這樣懷念自行車的人越來越多,,如今,人們對自行車這種傳統(tǒng)交通方式的回歸已催生了一些新的行業(yè),。 記者在北京國華商場,、牛街路口等地看到,上百輛顏色鮮艷且統(tǒng)一規(guī)格的自行車整齊地停在路邊,。原來,這里開設了自行車租車點,,行人只要辦一張會員IC卡,,就可以以每小時五角錢的價格租到自行車,,且可以在其他網(wǎng)點異地還車,電子計時扣費,,非常方便,。
“綠色出行”全球流行
其實,包括走路與騎自行車在內(nèi)的綠色出行方式已在全球掀起了新潮流,。早在1988年9月22日,法國便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無車日”,。當時許多歐洲城市由于汽車造成的空氣和噪聲污染日益嚴重,法國一些年輕人最先提出“In
Town,,Without My
Car!(在城市里沒有我的小車)”的口號,,希望平日被汽車充斥的城市能夠獲得片刻的清凈,。 短短幾年時間,“無車日”迅速席卷歐洲并蔓延到世界各地,。全球先后有1488座城市加入到這一活動中。近幾年,,我國的許多城市也紛紛加入這一活動,今年更是擴展到了全國108個城市,。 事實上,,綠色出行并非是無奈的選擇,在一定意義上,,它已成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從而受到各階層人士的歡迎。 盡管如此,,也有專家表示,,綠色出行不應停留在作秀階段,而應該成為深入人心的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這種生活方式的背后是健康,、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