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已經(jīng)83歲高齡,但郭泰運老人每天上午都要步行半個多小時去河南省開封市博物館,,指導徒弟們制作木版年畫,,“帶徒弟要口傳心授,一點不能放松,。” 獲悉自己被文化部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郭泰運老人更覺自己責任重大,。他目前有兩個心愿:一是希望新收的四位美術系大學生徒弟盡快掌握木版年畫制作工藝,重新把木版年畫推向市場,;二是把自己掌握的植物和礦物顏色的制作方法傳授給他們,。 “我都80多歲了,,這絕活再不傳,眼看真要絕跡了,,”他說,,“大學生有知識,眼界寬,,學東西快,,但學習傳統(tǒng)手工的東西需要悟性,全憑眼力看和經(jīng)驗去斟酌,�,!� 幾乎與雕版印刷術同時誕生的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是中國木版年畫的鼻祖,。它采用鏤版手工水色套印,在畫法上繼承了漢唐壁畫的傳統(tǒng),,構圖飽滿,、線條粗獷,內容取材于中國歷史戲劇,、演義,、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所用的顏料為植物,、礦物炮制,,被稱為“世界絕活”。 從藝整整70年的郭泰運老人親歷了木版年畫的興衰與發(fā)展,。他的作品曾在北京,、廣州、深圳,、香港等地展出,,并被中國美術館、首都博物館收藏,。他先后赴新加坡,、美國舉辦專題展覽、表演,,參加對外文化交流活動,,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家”稱號。 “現(xiàn)在年畫的情況一天好似一天,,”郭泰運說,,“一名港商投資40多萬元在開封市博物館成立了年畫工作室,有11名工作人員專門從事年畫的整理和傳統(tǒng)工藝的恢復工作,,傳統(tǒng)的手工木版年畫有望通過禮品的渠道進入海外市場,�,!� 讓郭泰運感到憂心的是,社會各界談到保護傳統(tǒng)的多,,實際的行動太少,,特別是一些打著恢復傳統(tǒng)旗號的人,其實是在破壞傳統(tǒng),、誤導民眾,。“希望我們在保護老祖宗留下的傳統(tǒng)工藝時,,不再是走馬觀花,、急于求成,保護傳統(tǒng)需要腳踏實地,,從一點一滴做起,�,!惫┻\老人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