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我是安徽人,自然愛徽菜,。
在徽菜眾多的菜肴中,,我最愛吃的是劃水、石耳燉老雞,、紅燒豆腐,,尤喜合肥城隍廟績溪徽菜館的劃水。劃水取材于魚的尾部,,肉質(zhì)鮮美,。
績溪徽菜館的劃水長3寸許,去尾鱗,,切成五六個柱形長條,,組成扇子形,放在扇子形的白碟子里,。魚身呈暗黃色,,澆上一點黑紫色的豆醬,翠綠細(xì)碎的小蔥點綴其間�,?曜虞p輕一夾,,緩緩放入口中,舌頭慢慢一卷,,牙齒細(xì)細(xì)一咬,,頓時滿嘴流香。魚肉嫩而細(xì),,如豆腐般,,卻又比豆腐硬許;味道似咸不咸,,似濃不濃,只覺一個鮮字,。
慢慢品嘗著這美味,,再呷上幾口美酒,和三五好友高談闊論,,那感覺人生之樂不過如此,。
不過,能夠吃上這樣劃水的地方并不多,。京城比較有名氣的如車公莊大街上的龍圖閣,、白云橋南的花亭湖、大鐘寺邊的合肥辦事處等幾家徽菜館都做不出這樣的好劃水,,甚至干脆沒有,。即使是在原徽州今黃山市府所在地的屯溪區(qū)也很難找到做得如此好劃水飯館。據(jù)說徽菜的發(fā)源地績溪有的飯館劃水做得也很好,,但我沒吃過,,不敢妄論。
徽菜講究一個“真”字,,“真”即菜本身的純,,比如劃水,必須是草魚,,必須是活魚,,必須是黃豆醬或蠶豆醬。石耳燉老雞,,石耳必須是生在山地懸崖石壁上,,雞必須是家養(yǎng)的老母雞。
味之鮮之美依于菜之純之真,,所以徽菜調(diào)味講究“以味調(diào)味”,,即以菜的味道來調(diào)菜的味道,而不是靠作料調(diào)味,。菜的最高境地應(yīng)該是菜的本味,。
徽菜在明清兩代隨著商甲天下的徽商行遍神州,,尤以在蘇浙滬地區(qū)流行為甚�,;丈趟ヂ浜�,,徽菜也跟著衰落了。
徽菜的來源是山珍,,取之于山,。徽菜山珍有三大類,,一類是植物,,一類是動物,還有一類是魚類,。黃山植物有1470多種,,動物370多種,其中不少可以食用,。如今作為動物類的山珍(指野生的)是越來越少,,而且很多是受保護的,作為植物和魚類,,野生的也越來越少,,這使得徽菜“以味調(diào)味”的功夫難以施展。這是徽菜衰退的一個重要原因,。
徽菜講究三重:重油,、重色、重火功,�,;罩菔巧絽^(qū),水土堿性重,,所以徽菜油重,。徽菜重色,,不是世人通常理解的徽菜什么都加醬油,,而是重菜的本色,青是青,,白是白,,當(dāng)然徽菜偏重醬紅色,因為醬紅色可以刺激食欲,。重油不符合現(xiàn)代人的飲食特點,,重火功不符合現(xiàn)代餐飲業(yè)快捷的要求。此是徽菜衰退的第二大原因。
如果以趣味來劃分,,則徽菜的趣味是土而野,;以價格來劃分,則徽菜屬于中低檔,;從營養(yǎng)學(xué)的角度來說,,徽菜屬于高營養(yǎng),現(xiàn)代徽菜中的主角——山上植物,、豆制品,、魚類、可食用的野生動物,,這些營養(yǎng)價值都極高,。
近些年,國人對菜系的偏好大致經(jīng)過了三個階段,,以川菜為代表的口味重的大眾化階段,,以粵菜為代表的味道鮮美的高檔化階段,以湘楚菜和杭州菜為代表的家常味的中低檔化階段,。我想,在追求健康,、營養(yǎng),、口味并存的飲食潮流下,下一個流行菜系將是徽菜,。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