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聲:“‘80后’的年輕人和他們父輩養(yǎng)育孩子的觀念不一樣,,不僅喂養(yǎng)孩子要用最好的產品,而且在孕前產后也得跟得上時尚潮流的腳步,,這就需要額外花不少錢,。”——北京艾索市場咨詢公司李露凌
2007年的一句流行語是,,你可以跑不過劉翔,,但一定要跑贏CPI。剛剛做母親一年的余女士對這句話深有體會。這一年,,奶粉,、紙尿褲和保姆費用,可都比豬肉漲得快,。最近,,本報社調中心和新浪網育兒頻道聯合實施的一項調查(有3986人參與)顯示,有83.7%的被訪者和余女士持相同的觀點:“養(yǎng)孩子的成本正在飛速上漲”,。
精打細算對抗育兒成本上漲
尹女士的三胞胎將在今年4月中旬出生,,幾星期前,得知部分洋奶粉要漲價,,尹女士馬上派丈夫王先生去超市采購奶粉,。想到馬上就有三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來了,王先生一口氣買了一萬多元的奶粉,,可是周圍有經驗的朋友告訴他,,這些堆滿一間屋子的奶粉只是孩子們三四個月的口糧。
像尹女士一樣積極應對奶粉漲價的家庭不在少數,。本報調查顯示,,41.3%的人已經做好了應急準備。不過,,也有40.0%的人剛剛聽說漲價的消息,,還沒來得及準備。當余女士聽說奶粉漲價的消息準備采購時,,兒子吃的那個牌子的奶粉早已經脫銷了,。奶粉廠家的客服熱線向余女士證實了漲價的信息屬實,理由是國際奶價上漲,。實際上,,進口奶粉的價格今年年初已經小幅上調過一次了,這輪漲價將是年內的第二次全線調價,。
伴隨著價格上漲的是,,促銷活動也在減少。余女士的一位朋友告訴她,,一年前,,奶粉商家常常有“買四贈一”的促銷活動,而這一年多來,,這種最實惠的促銷方式已經被取消了,,買再多的奶粉也就送個玩具。
普通家庭和CPI賽跑的手段其實比較有限,。除了囤點兒東西之外,,只能選擇團購或者上網淘點二手貨,,但這兩種方案都有風險。團購就是通過特定的網上論壇聯合一些父母,,大家一起去跟商家談個批發(fā)價,,但由于這種組織比較松散,團購活動經常由于購買量不足或者和供貨商談不攏價格而不了了之,。有時,,團購還會因為組織時間太長、孩子等不起而被迫終結,。至于二手貨,,買嬰兒車、玩具還比較現實,,買二手奶粉是大多數父母不敢輕易嘗試的,。
本報調查發(fā)現,年輕父母在和CPI賽跑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被奶粉絆住了雙腿,肉類,、童裝,、紙尿褲、水果,、營養(yǎng)品等生活必需品也都被三成以上的被訪者認定為漲幅較大,。
另一方面,養(yǎng)育孩子正在給年輕父母帶來更大的壓力,。76.9%的人認為,,壓力來自于“生活成本逐年增長,生育成本也隨之上漲”,;62.8%的人認為,,“肩負教育重任,怕教育不好孩子日后落埋怨”,;47.1%的人則選擇了“工作壓力大,,不敢作全職太太,要兼職帶孩子太辛苦,�,!�
0歲就開始交學費?
北京艾索市場咨詢公司總經理李露凌告訴記者,,根據他們近五年的市場分析,,在一些大城市,尤其是“80后”的年輕人開始進入生育年齡后,,養(yǎng)育孩子的支出正在變得多元化,。
“過去可能是孩子出生后才開始花錢如流水,,現在懷孕前幾個月,錢就開始嘩嘩往外流了,�,!崩盥读枵f,比如,,現在很多年輕的父母生孩子之前就開始做各種檢查,,看看身體狀況怎么樣,然后根據醫(yī)生的建議補這補那,,葉酸,、鈣鐵鋅、DHA等等,,全是新名詞,。
“當時周圍準備生孩子的朋友都在補,我們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余女士記得和她同時期懷孕的同事,、朋友,都流行吃DHA,,說有助于孩子大腦發(fā)育,。每天一粒,一粒6元錢,,整個孕期280天下來,,光這一項就是一筆不小的花費�,;ㄥX的地方還有五六百元一件的防輻射服,,每小時80元的孕婦保健課。
孩子出生后的花費比過去增加了很多,。其中教育費用的增長也值得關注,。本次調查中,70.1%的年輕的父母們認為,,漲幅最大的不是奶粉而是孩子的教育費用,,嬰兒奶粉的上漲幅度列第二位,有61.2%的人選擇,。
李露凌說,,近五年來,一歲以內的孩子增長最快的要算教育費用,�,?赡茉谟嗯康钠牌拍且淮寺爜恚瑒偝錾膵雰壕鸵W習,,簡直是天方夜譚,,但對余女士周圍的年輕父母來說,,這絕對不是什么“幺蛾子”(希奇古怪的想法——編者注)。
余女士的孩子出生二十多天后,,周圍的朋友就告訴她要趕緊帶孩子去游泳,,既能強身健體,又能開發(fā)情商,。一周兩次,,每次70元,余女士的孩子一直游到6個多月,。這期間,,還有每周一次的右腦開發(fā)課,每次課也得80元,。她婆婆跟著去了幾次后發(fā)現,,對幼兒教育進行“超前消費”的不止自家兒媳婦,儼然已成一種時尚,,因為每次上課時,,早教中心都人滿為患。一段時間后,,農村來的婆婆也知道了,,敢情教育的起跑線是從零歲開始的。
北京艾索市場咨詢公司的一組數據顯示,,2007年參加早教班的被調查家庭中,每月花費不到200元的占三分之一強,,200~1000元之間的約占五分之一,,每月1000元以上的也占相當大的比例。
余女士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教育還不算太大,,她的朋友們在早教方面也都很舍得投入。她的朋友溫女士是全職媽媽,,最近為了給8個月大的女兒選“學�,!保瑴嘏靠疾炝诵^(qū)附近的四五家早教機構,,每次都親自開車去試聽,,最后選定了一家離家5公里遠的國外名牌早教機構,一個學期(兩個月)總共要花5千多元,。
采訪中,,余女士還向記者反映,請保姆的費用也明顯上漲,。這兩年來,,年輕父母們扎堆兒生育“金豬寶寶”和“奧運寶寶”,,因此形成了一波兒生育高峰,政府部門的數據是,,2007年北京市的嬰兒出生率比上一年高出25%,,保姆費用自然跟著水漲船高。去年5月生孩子的余女士,,請月嫂的價格是一個月4000元,,同一個月嫂,到去年10月的價格已漲到每月4800元,。而2006年,一個最高級別的月嫂工資也就是每月3000元左右,。
寧可父母餓著也要給寶寶最好的?
李露凌說,,“80后”的年輕人和他們父輩養(yǎng)育孩子的觀念不一樣,,不僅喂養(yǎng)孩子要用最好的產品,而且在孕前產后也得跟得上時尚潮流的腳步,,這就需要額外花不少錢,。
李露凌的證據是,越來越多的孕婦產品和所謂的產后修復產品已經在市場上出現,。在很多年長的父母看來,,購買幾百元錢一件的防輻射服是為了保護胎兒,咬咬牙就買了,。而購買時尚孕婦裝,、孕婦專用化妝品和產后形體恢復產品,則有些小題大做,,畢竟一件款式時髦點的孕婦裝,,動輒就得四五百元。
2007年,,從美國留學回國的楊女士在北京開了第一家專門給孕婦拍照的影樓,,標價最便宜的一套孕婦照也在五百元左右,現在影樓的生意相當紅火,,一般要提前一個月預約,。
實際上,購買各種新產品,、新服務花掉的只是小錢,,在很多家庭里,購房計劃,、購車計劃也都隨著孩子的孕育和出生被提上了家庭消費日程,。
在某公司工作的劉女士懷孕后,想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買房,。孩子出生后,,現在住的兩居室就顯得擁擠了,。最近幾個月,劉女士和丈夫不斷地奔走看房,,有意思的是,,不管看新房還是二手房總能碰上和自己一樣的大肚婆。中介告訴她,,新生命的誕生加速了很多家庭的買房或換房計劃,。
為迎接孩子出生而買車的更不在少數。李女士懷孕后,,丈夫心疼她天天擠地鐵,,說什么也要買車,不僅上下班,、去醫(yī)院檢查方便了,,將來帶寶寶出去玩也有面子。記者在婦產醫(yī)院門口發(fā)現,,來送孕婦檢查的私家車,,有很多一看車號就知道是新車。
李露凌告訴記者,,孩子出生后,,家庭消費取向很多都會受他們影響。他們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家用電器,、住房、家具,、家庭裝飾,、汽車和旅游等方面,家長都會考慮孩子的因素,。
窮有窮養(yǎng),富有富養(yǎng)
在余女士的婆婆眼中,,孩子是窮有窮的養(yǎng)法,,富有富的養(yǎng)法,“有苗不愁長,�,!北敬握{查中,有10.4%的人認可這一觀點,。另一組數據中,,49.8%的年輕夫婦認為,“養(yǎng)孩子不能太金貴,,差不多就行了,�,!�
確實,目前市場上豐富的產品足以滿足各種層次的需求,。北京一家大型嬰兒用品購物網站的目錄上顯示,,嬰兒床的售價從450元到2500元,嬰兒車從150元到8000元,奶瓶從10元到130元,衣服從5元到
1000元,。
余女士天天抱怨養(yǎng)孩子太貴,,而婆婆的觀點是,肉蛋菜確實比過去貴多了,,但余女士支出太大是因為她花了很多不該花的錢,。
婆婆曾對余女士說,睡幾百元錢的嬰兒床和上千元的床沒什么區(qū)別,,自己的兒子沒睡過嬰兒床,,沒坐過嬰兒車不也長大成人了嗎,?
余女士用來反駁婆婆的觀點是,自己買的都是大眾品牌,,要用名牌產品,,花費會更大,比如自家孩子用的紙尿褲是100多元一包,而朋友用的都是三四百元一包的,,嬰兒的東西就得是專用的。
本次調查顯示,,27.5%的被訪者認為,即使降低父母的生活質量,,也不能讓寶寶輸在起跑線上,,甚至有10.2%的人表示,,父母要盡全家所能給寶寶最好的,吃穿用的都是高端品牌。
不過,,能堅持走高端路線的畢竟是少數人。調查中,,45.9%的人為寶寶選擇的是經濟實惠的大眾品牌,,39.9%的人表示,自己的寶寶吃的方面比較注重品質,,用的東西“一般般”。
以余女士的生活經驗看來,,自己的花費并不過分,。因為她發(fā)現,,就連小區(qū)洗衣店里打工的夫婦,,給孩子買的奶粉也都是洋品牌,。李露凌告訴記者,,近年來他們曾對部分城市打工者的養(yǎng)育消費進行過調查,打工者(尤其是第二代打工者)養(yǎng)育觀念也在變化,,比如,,他們選擇奶粉時也開始挑選一些洋品牌,至少也得是國內品牌里的高端產品,。他們有可能會在衣服,、玩具等方面降低標準,但在孩子吃的方面還是非常舍得花錢的,,至少要不落后于城里的孩子。
養(yǎng)育孩子的壓力大是因為:
生活成本逐年增長,,生育成本也隨之上漲
76.9%
肩負教育重任,,怕教育不好孩子日后落埋怨
62.8% 工作壓力大,不敢作全職太太,,要兼職帶孩子太辛苦
47.1%
新生兒醫(yī)療保障不完善,一旦生病花費很高
45.0%
現在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全家過于重視
39.3%
生育較晚,,身體條件不如從前,,感覺帶孩子力不從心 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