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雜志近日在線發(fā)表了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研究所傅向東研究員和中國水稻研究所錢前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在中國超級稻增產(chǎn)關鍵功能基因合作研究的最新進展,。此項成果首次闡述了DEP1基因在中國超級稻增產(chǎn)中起到的關鍵作用,,進而揭開了中國超級稻的高產(chǎn)奧秘,并可望由此進一步研究培育出更為高產(chǎn)的水稻新品種,。
“我就喜歡搞研究,,沒有辦法”
傅向東今年還不到40歲,,浙江人。話語間夾帶著淡淡的南方口音,,舉止間也有著南方人特有的精明干練,。 在有著濃郁經(jīng)商傳統(tǒng)的浙江,搞科學研究在別人眼里看來并不是一個“主流”選擇,,而傅向東走上遺傳學研究這條科研之路,,卻似乎是命里注定的。 “我就喜歡搞研究,,沒有辦法,。人一旦喜歡了一件事,,就不會考慮太多東西�,!备迪驏|說,,他對遺傳學的興趣從高中就開始了。 人的血型是如何決定的,?在中學的生物課中,,關于人類ABO血型的遺傳讓傅向東對基因這一神秘的東西產(chǎn)生了興趣。 “我覺得太有意思了,,A型的父親和B型的母親,,可以出現(xiàn)A型、B型,、AB型,,還可能會有O型的小孩。這是為什么,?”十幾歲的傅向東那時候最喜歡做的考試題,,莫過于通過一系列附加條件推導出父母血型的這一類遺傳題目。
“這份安靜是搞科學的最高境界”
從初識遺傳規(guī)律的那一刻起,,傅向東似乎就認定了未來的方向,。報考大學時,沒有像其他學生一樣對熱門專業(yè)的盲目追捧,,第一志愿就填報了武漢大學生物系的遺傳學專業(yè),。傅向東說:“我上大學選專業(yè)一點也不盲目,雖然當時的老師希望我們填一些更熱的專業(yè),,但是我當時一點兒都沒有猶豫,。” 大學畢業(yè),,留在國內(nèi)讀研究生,,工作兩年后去英國JohnInnes研究中心做訪問學者,隨后讀博,,留在該研究所做博士后,。傅向東這一路走來,,沒有遇到什么大的波折和變化,,也似乎沒有什么事先設計好的痕跡。 “像我這樣到了一個地方就沒動過的人很少,。一般做生物研究的,,大多數(shù)都會選擇去美國。我覺得我去的研究所在國際上也很有名,,小鎮(zhèn)也很安靜,,博士快畢業(yè)時,所里其他實驗室的教授問我愿不愿意去他那里做博士后,我覺得對方實驗室研究方向很不錯,,就沒有聯(lián)系其他地方,。在那里我做得很開心,做出來的東西也能得到大家認可,,挺滿足的,。” 在傅向東眼中,,選擇做學問就是要靜下心來,。“科學家就是白發(fā)蒼蒼的老頭,,帶兩三個學生,,在校園里輕松地散步,自由地討論科學問題,,這是我想象中的情景,。我從小就很佩服老科學家,或者說是崇敬,�,!备迪驏|說,“這份安靜是搞科學的最高境界,�,!�
“不應該輕言放棄”
2005年,從英國回來的傅向東進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研究所,,選擇了國家投入很大,、對我國又很重要的水稻作為研究對象。 選什么水稻性狀好呢,?傅向東在說起這個選擇過程時頗為輕松:“東北大米——記得春晚有個小品節(jié)目里說起換大米,,就有一個感覺,那里水稻一定好吃,,產(chǎn)量也高,。”水稻項目研究和中國水稻所合作,,目標很明確,,就是希望把提高產(chǎn)量的基因找出來,將來可以利用它進一步通過分子設計提高產(chǎn)量,。 “我們運氣很好,,也得到了很多老師的幫助�,!痹诟迪驏|看來,,DEP1基因的分離是件頗為幸運的事情,。在研究過程中,與育種學家,、生化,、生物信息學專家的交流,也讓他受益匪淺,。 相比水稻DEP1基因功能研究的“運氣”,,傅向東還進行著更多“令人郁悶的研究”。有些2005年就開始做的研究項目,,到現(xiàn)在也沒有很大的突破,。學生們也很郁悶,但是沒辦法,,因為他覺得“不應該輕言放棄”,。傅向東說:“一個東西只要你認準了,就不要放棄,�,!睂τ诳蒲兄杏龅降睦щy和瓶頸,傅向東說:“只有走錯一步才會走對下一步,,如果一開始就知道結果,,那是工程不是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