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稅的形式籌集保障資金,也許是“完善”了籌資形式,,但是這種簡單的完善,,純粹是形式上的,而非實質上的,,而且還將增加制度運行的成本,。如果完全由財政部門一家負責,現有的一些職能部門就要將一部分職責轉交給財政部門,,那么,,如何協調他們與財政部門的關系,就是個嚴重問題,。這一點,,我們是有前車之鑒的。 財政部負責人4月1日表示,,將“完善社會保障籌資形式與提高統(tǒng)籌級次相結合,,研究開征社會保障稅”。雖然財政稅務部門幾乎年復一年提出這個要求,,但這一次,,仍然引起各方的關注和擔心。而這種擔心是有道理的,,至少在近期,,中國有沒有必要開征社會保障稅,大可商榷,。 社會保障稅,,或者社會保險稅,是稅中的另類,雖名為稅,,其實并不是稅,,至少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稅。就如現在普遍開征的排污費和礦產資源使用費,,雖然名義上是費,,但實際上是稅(庀古稅)一樣。這有兩個原因,,一是社會保障稅,,具有專款專用的性質,,社保稅只能用于社會保障支出,,而一般意義上的稅,則沒有也不可能實現指定用途,;二是社會保障稅具備有償性的特征,,個人繳納的該稅,將來必須返還給納稅者個人,,而一般意義上的稅,,則完全不具備這個特點(只能說整體有償,而整體有償,,在經濟學意義上就是無償),,否則稅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采用社會保障稅的形式籌集保障資金,,也許是“完善”了籌資形式,,但是這種簡單的完善,純粹是形式上的,,而非實質上的,,而且這種“完善”還將增加制度運行的成本。在中國,,社會保障是個龐雜的概念,,包括但不限于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失業(yè)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住房保障,。多年以前,我們確定了社會保障的一條基本原則,,即“社會統(tǒng)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核心是個人賬戶制度,而不是稅收制度。這不同的保障內容,,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衛(wèi)生行政部門、住房和建設部門等“分關把守”,。這一點,,常常被國人所詬病,認為是“政出多門”,,且必然“管理混亂”,。 必須承認,,這些部門,,確實出現過管理混亂甚至腐敗的現象,比如挪用社會保障資金等,。但這并非制度設計上的缺陷,,而僅僅是管理或者技術層次上的疏忽。問題在于,,分關把守的各個部門,,比稅務部門更懂得各自領域的保險產品如何設計、如何改進,。完全由財政部門統(tǒng)一管理,,一并征收,能否做到這一點,,大有疑問,。在國外,也許征收社會保障稅,,有其必然性,,因為,他們沒有我們這么多的專司機構,,采取稅收形式籌集資金是自然而然的選擇,。 如果完全由財政部門一家負責,那么,,現有的一些職能部門就要將一部分職責轉交給財政部門,,那么,如何協調他們與財政部門的關系,,就是個嚴重問題,。這一點,我們是有前車之鑒的,,養(yǎng)路費改為燃油稅,,安置養(yǎng)路費部門的員工,社會付出了很大代價,這還是在費改稅屬于完全必要的情況下,,而燃油費征收幾乎沒有任何技術難度,,由稅務部門征收還可以節(jié)約征收費用。以醫(yī)療保險來說,,如果撇開衛(wèi)生行政部門,,無論是合適水平險金的計算、籌集還是發(fā)放,,都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也沒有理由認為,財政部門籌集成本就低于其他部門,,實際上,,現在中國稅務機關的征收成本率(即征稅成本與稅收收入的比率)大于5%,而新加坡是0.95%,,日本是1.13%,,澳大利亞1.07%,美國只有0.58%,。實際上,,大部分人的社會保障資金,目前是通過單位代扣代繳的,,十分方便,,稅收形式不見得更有效率。 也有人認為,,現在,,不少單位和個人欠繳社保費,已成頑疾,,改為稅收,,法律級次提高了,可以改變這個局面,。不過,,這只是一廂情愿,個人所得稅,,已征收了20多年,,偷稅不還是十分普遍么?何況,,社保稅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稅,。 稅收將是覆蓋全民的,一個具體問題是,,農民的社會保障稅如何征收,。社保稅是一種工薪稅,,僅僅對工資性收入征收。現在,,不同地方,、不同性質單位的工資性收入五花八門,名目繁多,,很難界定清楚,。農民更是沒有工資一說,工薪族的社保稅是對雇主和雇員同時征收的,,農民屬于自雇者,,要承受雙重稅負。這樣折騰,,還不如農民自己安排養(yǎng)老更劃算,。所以,只有像很多人建議的那樣,,如果征社保稅,,必須將農民排除在外,�,?墒牵凑丈矸荽_定納稅人,,是不合法理的,。 采取稅收的形式,也許可以提高統(tǒng)籌級次,。確實,,因為統(tǒng)籌級次較低,社會保障的共濟性體現得很不充分,,降低了保障的功能,。但是,一方面,,統(tǒng)籌級次并非越高越好,,各地的生活費水平、應該保障的具體內容,,很不相同,,統(tǒng)籌級次過高,繳費或者交稅多的地區(qū)的利益就受損,,是不公平的,;另一方面,并非只有稅收才能提高統(tǒng)籌級次,現在的收費制度同樣能做到,比如養(yǎng)老保險的縣級統(tǒng)籌改為省級統(tǒng)籌,就很方便,而且更能兼顧公平,。 對于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來說,,籌集方式和統(tǒng)籌級次的問題,,不過是芥蘚之疾,真正的問題是不公平,。以養(yǎng)老和醫(yī)療保險為例,,就分為機關、事業(yè)單位,、企業(yè)和農民等不同的保險制度,,保障水平完全是“看人下菜碟”。住房保障問題更大,,住房公積金實行的辦法是,,個人交多少,單位就給補助多少,,收入越高的人,,補助越多,這對于體制之外的人很不公平,。而且,,在已有完備的商業(yè)銀行房貸體系之外,另外設立住房公積金貸款體系,,沒有必要,。公積金制度,照顧的是有穩(wěn)定收入的人,,而這些人恰恰是最不需要特別關照的,。奧巴馬的醫(yī)改為什么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和羨慕,就因為它旨在解決最窮的美國人的看病難問題,,這才是問題的核心所在,。 概括起來說,現在開征社會保障稅,,將現有的職能機構閑置不用,,不過是疊床架屋。而與其另起爐灶,,不如在現有框架內繼續(xù)完善之,。將來,制度性的差異縮小了,,再考慮社會保障稅,,也不遲。
(作者系中央財經大學政府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