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屬下的《金融時報》昨日撰文指出,2009年全年9.6萬億元的信貸資金中,,政府主導項目占了60%,。日前發(fā)布的《中國民營經濟發(fā)展形勢分析報告》則認為,2009年沒有出現(xiàn)“國進民退”,,但部分領域存在民間資本被“擠出”的現(xiàn)象,。有無“國進民退”姑且不論,對于民間資本的遭際來說,,過去的一年著實讓人感慨,。 一是政府投資巨大。2009年GDP33.5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8.7%,,主要靠投資拉動,,占GDP比例達到了67%。好消息是,,消費開始回暖,,城鎮(zhèn)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同比增長8%以上;政府的財政赤字低于預期,。政府支出超支7397億元,,而原先的預算赤字為1.005萬億元。需要說明的是,,由于財政部從其準備金中拿出了一部分資金,,從而去年能夠公開宣稱預算赤字僅為9500億元,低于標志性的萬億標準線,。這一缺口相當于去年經濟總量的2.2%,,低于預期的3.0%。上述數(shù)據(jù)有待厘清,。投資主要是政府投資而非民間投資,。2008年末中央政府宣布實行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中央兩年新增投資1.18萬億元,,地方匯總高達18萬億,,主要資金來源是財政撥款與信貸支出。2009年新增貸款9.59億元,,如果將政府的信貸支出、地方政府投融資公司的信貸包含在內,,則政府負債可能大大增加,。據(jù)高盛數(shù)據(jù)顯示,被銀行貸款掩蓋的另一部分政府債務可能占GDP的20%左右,。 目前,,我國民間投資主要集中在制造業(yè)、傳統(tǒng)服務業(yè)和房地產業(yè),。根據(jù)2008年的統(tǒng)計,,私營控股投資在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yè)中占13.6%,,金融業(yè)占9.6%,,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yè)占7.8%,,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yè)占7.5%,水利,、環(huán)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yè)占6.6%,。在石油,、電信、鐵路等壟斷行業(yè)中,,民間資本占比更低,。 二是溫州炒房團。雖然溫州人叫屈,,稱炒高海南房價的并非溫州資金,,而是全國資金。事實上,,溫州資金已經成為民間資金的代名詞,,當人們在房地產市場、證券市場,、期貨市場言必稱溫州資金,、浙江資金時,表明民間資金成為資本與貨幣市場的主要力量,,而不是實體經濟的半壁江山,。 民間資金“走投無路”,多半是通脹前兆,。我國居民儲蓄率在30%左右,,存款總額超過20萬億元人民幣,民間資金的充裕毋庸置疑,。30年來,,我國的儲蓄利率總體為零,居民儲蓄意愿下降,,加之實體經濟投資遭遇天花板,,進入投資市場成為必然選擇。不少民營企業(yè)主在工廠關閉后,,手握巨額資金四處尋找投資機會,,而“太太炒作團”也在進行股市、股權市場,、房地產等方面的大手筆投資,。 三是吳英案。吳英被一審判處死刑,,彰顯政府部門對于民間金融鏈條的態(tài)度,,務求斬盡殺絕,以防沖擊秩序,。雖然大量中小企業(yè)無法得到合法金融機構的有效服務,,雖然大量民間資金急于尋找投資之路,雖然投資品價格過高風險極大,,雖然存款等于為企業(yè)和銀行做貢獻,,但迄今為止,,民間集資沒有得到善待,也沒有高效的使用渠道,,小額信貸公司等反而被加上了層層束縛,。 四是民企轉型。鑒于在電器等越來越多的行業(yè)遭遇玻璃天花板,,有希望的民企集體向金融,、房地產混業(yè)公司發(fā)展。溫州的民企天正集團,,除電器產業(yè),、房地產業(yè)兩大主業(yè)外,還參股了若干股份制銀行,;寧波雅戈爾集團投資在海通證券,、中信證券、寧波銀行,、浦發(fā)銀行,、交通銀行、交通銀行的金融資產已超過百億元,。該企業(yè)的房地產同樣不容小視,。垂涎于創(chuàng)業(yè)板的發(fā)行市盈率,許多公司轉向成股權投資公司,。其他的轉向包括新能源,、養(yǎng)豬業(yè)、三農投資等,,除了三農補貼有些實際內容,,一些民企上市公司已經數(shù)次轉向,什么熱鬧轉什么,,從房地產、礦山到新能源,,其實不過是炒作而已,。 不管銀行把中小企業(yè)貸款業(yè)績說得如何喜人,不管消費如何上升,,不管基建如何如火如荼,,僅從資本市場與政府投資比例,從國資委的作用越來越大,,就可以得出明確的結論,,民間資金沒有得到高效配置。 由于信貸收緊,,2010年必然是資金短缺年,。進入2010年,,我國民間借貸開始上揚。如浙江臺州民間借貸月息最高達20%-30%,,平時這一利率只有3%左右,;深圳1月中旬,民間借貸年利息已漲至30%以上,;蘇南地區(qū),,節(jié)前民間借貸針對中小企業(yè)主的無抵押貸款月息已達20%,抵押貸款年息為24%,。民間利率的上揚,,說明民間投資開始啟動,說明國企與民企的資金爭奪繼續(xù)白熱化,。2010年,,民間資金將繼續(xù)成為股市、樓市的熱錢,,成為高利貸的源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