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月8日跨境貿(mào)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工作正式在廣東啟動以來,已經(jīng)過去一個多月,,但無論是企業(yè),,還是銀行和政府管理部門都表示,,目前結算金額增長緩慢,不少企業(yè)更是7月8日啟動首筆結算業(yè)務后再無新動作,。(8月23日《廣州日報》)
一些專家以及評論人士之前一度無根據(jù),、不懂國際金融發(fā)展狀況地盲目放大人民幣結算的作用,大肆鼓吹所謂中國央行推出的與有關國家貨幣互換,、跨境人民幣結算業(yè)務是人民幣國際化邁出的一大步,,為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奠定了基礎,甚至預言人民幣用不了多少年將替代美元,。這種對人民幣的美好期望值得肯定,但是,,這種盲目樂觀,、夜郎自大的思想著實要不得,。 其實,當時針對一些專家以及評論者的“大話”,,筆者曾撰文指出,,貨幣互換與跨境人民幣結算兩項業(yè)務是為了與中國發(fā)生貿(mào)易頻繁國家與地區(qū)在結算上的便利以及消除其對匯率風險的擔憂而推出的,。人民幣代替美元成為國際貨幣路程非常之遠,更重要的是,,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并不是一方情愿和一方推進就能實現(xiàn)的,。 中國目前經(jīng)濟總量占世界比例不到兩位數(shù),美國占世界經(jīng)濟總量近30%,,美國貿(mào)易額度穩(wěn)居世界第一,。人民幣如何能夠替代美元成為國際貨幣?人民幣自由兌換這一步都沒有實現(xiàn),,又如何能夠大步國際化?即使采取對人民幣國際化拔苗助長措施,,在大部分國家仍然與美國做生意前提下,如何能夠放棄美元而使用和儲備人民幣呢,?到時候只能落一個像跨境人民幣結算頻頻“遇冷”的命運。 跨境人民幣結算頻頻“遇冷”啟示我們:不要被國內(nèi)外任何不切實際的忽悠所蒙蔽,,特別是要防止國際上一些別有用心的機構和人士捧殺中國,,他們大肆吹捧中國的目的非常明確:是想讓中國在被吹捧得忘乎所以的情況下承擔更多責任,或者超越發(fā)展階段讓出市場等更多東西,,或者把股市樓市吹起泡泡從中牟取投機暴利,。對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頭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