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江連海先生7月10日在《上海證券報》上的“中國特色資本市場呼喚股市‘平準基金’”,筆者深深體會江先生企求中國股市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的良苦用心,,理解江先生的呼喚,,但就市場長遠發(fā)展來說,恰恰是在“必要性和意義”上,,在滬深市場建立平準基金并不合適,,不是一個好辦法。
看似與宏觀調控理論如出一轍的市場調控基金,,實際上性質完全不同,。政府通過宏觀調控來延長景氣的緩升期,,減少經(jīng)濟震蕩,這僅是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的理論分支之一,,即凱恩斯理論,,用政府有形之手來彌補“看不見的手”的缺陷,暫且不論它的實踐效果如何,,它僅僅是經(jīng)濟方法之一。凱恩斯主義并不否認市場經(jīng)濟,,而恰恰是在充分地發(fā)揮了市場的作用之后的一種補充,。
宏觀調控運用得好,確實可以達到熨平經(jīng)濟周期的目標,,但并非屢試不爽,。因為調控目標之間常常出現(xiàn)矛盾。很難想象,,像平準基金之類的工具直接入市與宏觀調控具有性質上的可比性,。平準基金一旦進入市場,就標志著政府成了市場內部的一個主體,,違背了市場經(jīng)濟的基本要求和原則,。政府可以幫助投資者恢復信心,可以有“爐邊談話”,,但不能下場角逐,。
設立平準基金的想法,反映了深厚的計劃經(jīng)濟思想,。江文說,,“我國實行的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應該也更有條件在發(fā)揮市場機制基礎性作用的同時,,對資本市場進行一定程度的干預,實施比資本主義國家更有效的舉措”,,我通俗的理解就是,,我們比資本主義國家有優(yōu)勢,,能夠把市場調控得很好,這個“高效的計劃指導,、嚴格的監(jiān)管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措施”優(yōu)勢,,說白了就是計劃經(jīng)濟手段。在這種指導思想下設計出的平準基金,,對以市場化為基礎的資本市場將造成怎樣的損害呢,?
按照江文的論述,假如建立了平準基金,,就相當于利器在手,,操作起來將得心應手,,其實不然。什么是非常時期,?股指多少點是相對合理的或相對正常的,?價值中樞在哪里?這些都是難以估量的,,如果能夠估量,,政府通過媒體直接告訴投資者就可以了,市場自然會作出理性的調整,。
關于市場的價值中樞,,市場上連年討論,圍繞市盈率的科學與否的討論始終是見仁見智,,眾說不一,,成熟市場與新興市場的市盈率很難比較,股權分置與全流通狀態(tài)下不宜比較,,準全流通更不確定,,那么,合適的市盈率如何得來的呢,?今日的3000點可能是昨天的天文數(shù)字,,5000點也許是明天的底部,這讓平準基金如何操作,?
股市的最大魅力就是有漲有落,,不確定性是市場的永恒特征。薩繆爾森說“是否存在一個占卜的水晶球,,可以用來預見股票價格的變動呢,?這就是現(xiàn)代金融理論所要研究的課題”。但遺憾的是,,目前的理論成果只能告訴人們“你不可能猜透市場”,。
滬深股市建立18年來,經(jīng)歷了多次起伏波動,,每次都是驚心動魄,,如果平準基金都要干預,至少操作十次以上,,相當于平準基金常年在市場上“拼搏”,,如果它都做到了低吸高拋,想不盈利都難,。它如果經(jīng)常性地存在,,且能夠適當?shù)乜刂乒善敝笖?shù),它就變成了一個天然的,、合法的,、無所不能的莊家,,這還是市場嗎?
江文引述了日本以及香港和臺灣地區(qū)等政府干預市場的案例,,認為“政府基金是一柄‘雙刃劍’,,設計得好,操作得好,,順應市場機制而又糾正市場機制的不足,,那就能起到相當好的作用,維護市場穩(wěn)定,。反之則適得其反,。”
既然承認日本與臺灣等地區(qū)的平準基金沒有試好,,那么我們?yōu)槭裁催要試呢?答案想必是我們能設計得好,,操作得好,。這未免過于自信了。
亞洲金融風暴時,,香港政府出手救市實屬萬不得已,,且有操作的依據(jù),那就是,,守住股指,,打擊在金融期貨市場的投機,穩(wěn)定香港的金融體系和聯(lián)系匯率制度,。我們守什么,?大小非都能守得住嗎?是否已經(jīng)到了非守不可而主動出擊之時,?要知道香港金融保衛(wèi)戰(zhàn)是極其罕見的情況,,非常規(guī)手段可以效仿。
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證券市場都有自身的特點,,在發(fā)展過程中難免遇到各種難題以及突發(fā)事件,。處理這些問題,各國依據(jù)自身的傳統(tǒng),、文化和市場的成熟程度,、可接受程度、危機的嚴重性采取不同的手段,,但這些僅是特例,,絕不是普遍原理。
江文分析臺灣“國安基金”為何不靈時,,也承認基金“逢低便入場托市,,造成投資者風險意識的減弱和依賴心理,,陷入惡性循環(huán);‘國安基金’目標已完全扭曲,,在政治上淪為護盤工具”,,那么,筆者想問,,難道A股市場的投資者就沒有依賴感嗎,?我們所開展的投資者教育,其目的之一不就是要減少這種依賴感嗎,?A股市場和投資者本來就不成熟,,再加上一個平準基金,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更有依靠,,市場上任何時候都有賠有賺,,莫非賠錢了就去找平準基金?
近期的市場波動,,有國際市場的影響,,更有市場自身價值高估所帶來的正常回落,,波動的幅度劇烈了一些,,但宏觀經(jīng)濟運行以及資本市場穩(wěn)定發(fā)展的基本面并沒變,不存在有設立平準基金所面臨的“非常時期”,。因此,,筆者認為,我們不能總想著調控市場,,而是要尊重市場,、培育市場,努力提高市場化程度,,讓市場發(fā)揮自身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