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央視經濟半小時報道,,在深圳,四大國有商業(yè)銀行紛紛對第二套房放松貸款政策,。據(jù)多年從事深圳房產投資的投資人介紹,,銀行對第二套房貸打擦邊球,不僅能賺到更多的利息,,同時還能降低自身的風險,。從表面上來看,銀行違規(guī)給購房者帶來了一些好處,,但實際上卻將更大的風險轉嫁到了購房者身上,。
四大國有商業(yè)銀行化解房貸新政的招數(shù)不能說不“精巧”。比如,,深圳建設銀行工作人員向央視記者介紹了這樣一種擦邊球,,只要找到一個18歲以上,并且沒有貸款買過房的人,,進行移花接木,,就可以享受第一套房的優(yōu)惠貸款政策,,即所謂聯(lián)名買房,買房時自己占99%的份額,,另一個人只占1%即可大功告成,。
這種為買房人提供“方便”的做法,實際上在制造更大的風險,。如果一個投資者,,連首付都需要通過銀行打擦邊球,降低比例來完成,,那么,,貸款人顯然并不具備買房的實力,而以這種沒有經濟收入作為支撐的脆弱的消費者,,在貸款利息居高不下,,就業(yè)形勢依然嚴峻的情況下,發(fā)生資金斷裂的可能性非常大,。一旦購房人不能按時繳納按揭,,就可能被處罰金,甚至面臨房子被收繳的風險,。
當然,銀行違規(guī)所帶來的風險,,并不全在消費者身上,,更大的風險則在銀行自己身上。其實,,從房貸新政開始執(zhí)行的那一天起,,一些銀行就通過打擦邊球試圖沖破一個缺口,而事實證明,,那些違規(guī)的銀行,,那些最早鉆空子的銀行,現(xiàn)在所面臨的麻煩非常之大,,因為它們人為放大了自己可能承擔的風險,。
從國際經驗來看,對于任何一家銀行而言,,防范風險都是最重要的,。而通過央視記者的調查,筆者驚訝地發(fā)現(xiàn),,許多銀行根本沒有風險控制意識,。因為現(xiàn)在的不少銀行為了逐利,為了搶奪客戶,,不僅不去調查信息的真實性,,甚至幫助購房者掌握“正確”的填寫信息“技巧”,以便規(guī)避相關貸款政策的約束。
銀行對風險如此漠視,,實在是令人震驚,。
從表面上來看,銀行通過違規(guī)增加了業(yè)務量,,但由于增加的這種客戶群,,很大程度上是次級而非優(yōu)質客戶群,存在著非常大的風險,,而這種風險必然傷及銀行自身,。不僅可能帶來壞賬的增多,還可能造成銀行優(yōu)質業(yè)務空間被擠壓,,從而,,使銀行的發(fā)展處于非常被動的地位。
由于我國房地產市場已經經歷了一個長達近10年的周期,,銀行一直在享受利潤的增長而沒有承受過風險之痛,,也因為,它們缺少足夠的風險防范意識,。深圳房價的快速下跌,,為銀行上了生動的一課。遺憾的是,,不少銀行不僅不從中汲取教訓,,反而在房價剛一下跌,就進一步地松動房貸標準,,更瘋狂地爭搶客戶,。這無疑在加快金融風險的累積過程。
筆者相信,,不僅四大銀行集體違規(guī),,其他相關銀行包括外資銀行和房貸新政打擦邊球的也不在少數(shù)。這意味著,,在深圳的銀行界,,可能形成了羊群效應,即當一家銀行率先違規(guī)的時候,,其他銀行因為擔心客戶資源的流失而蜂擁而上,,爭相采取違規(guī)措施開拓房貸市場,增加房貸業(yè)務,。而羊群效應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與監(jiān)管的不嚴和處罰的不及時有關。監(jiān)管部門應對違規(guī)銀行嚴懲不貸,,否則,,坐視不管,,只會增加銀行的風險,使房地產調整政策被化解,,影響中央整個宏觀調控部署的推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