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11月,,南方大地還一片溫潤,,但是置身于深圳樓市中的人們卻早已經感受到陣陣涼意。據(jù)悉,,深圳樓市成交量已連續(xù)4個月下滑,,“十一”黃金周整個一手市場僅成交87套房子,這被視作深圳樓市步入蕭條的強烈信號(11月12日《第一財經日報》),。
就在幾個月前,深圳樓市還是一片紅火,。據(jù)悉,,邁入2007年僅用了不到10個月的時間,深圳樓價從每平方米9000元迅猛上漲到15000元,。卻不料,,短短數(shù)月,斗轉星移,,樓市情形已大變,。深圳只是全國的一個縮影。信息顯示,,全國多家城市樓市出現(xiàn)過早進入寒冬跡象,。
必須看到,樓市“遇冷”是偶然中的必然,。中央以及深圳自身連續(xù)多項調控措施的出臺及落實,,其迭加效應,可能也應該此時發(fā)生作用,,再加上央行及各商業(yè)銀行對房貸的限制,,聯(lián)合效應此時不出何時出?
正視深圳樓市的“遇冷”,,承認調控的作用,,然而,此時尚不可以過分放大深圳樓市的“寒氣”,。
首先須看到,,深圳樓市此時是高位“遇冷”。所謂“高處不勝寒”,在15000元的高價位下,,受一點“寒氣”侵襲,,表現(xiàn)出一定的停頓或調整,應該算是市場正常反應,。即使說,,深圳樓市穩(wěn)定在15000元的高價位,如此價格也遠非普通購房者所敢幻想,。
其次還須看到,,深圳樓市還有上沖的可能。當前樓市的“遇冷”,,不能完全看作是房產商被動“受凍”,,更不能以為房產商會消極“挨凍”。一系列調控措施,,說對開發(fā)商完全沒有影響那是假話,,但影響到底有多大,誰也不敢說大話,。面對上層一再施加的調控政策,,此時開發(fā)商應該能感受到一定的壓力,而且后續(xù)政策到底會如何,,各地方落實會如何,,一切尚是未知數(shù)。這時,,開發(fā)商穩(wěn)定局面,,減少新房的上市,完全有可能,。事實上,,目前有些地方開發(fā)商就已經這么做了。
7月,,上海房市就率先遭遇“寒流”,。有關專業(yè)人士分析,,這與市場供應量減少密切相關。由于一批項目因“90/70”政策調整而推遲上市,新樓上市高峰預計要到明年上半年出現(xiàn),,短期內新房供應量減少必然導致市場成交量大幅度萎縮,。上海房產商如此,,深圳房產商乃至其他城市房產商難道不會如此,?
這種開發(fā)商的應對,既是蓄勢而沖的“遠著”,,更是對調控暫時摸不著底的“閑著”,。更大的問題在于,影響樓市的不僅僅是開發(fā)商。住房按揭貸款一直是銀行的優(yōu)質資產業(yè)務,,目前進入年底,,多家銀行的放貸指標已結束或基本結束。而2008年貸款額度重新確定后,,各大銀行新一輪的貸款沖動又將開始,。即使大銀行更多的考慮配合政府,中小銀行也必不肯放棄蛋糕,。據(jù)了解,,目前多家中小銀行已經待機搶食房貸蛋糕。且購房者的熱情依舊存在,。只要有合適的房源,,只要能貸到款,購房者必會出手,。
在這一情況下,,所謂“買方市場”到來的判斷還為時過早,故而千萬不能人為放大深圳樓市的“寒氣”,。因為,,這可能讓相關層面真的以為調控已經成功,從而放松調控的力度,,最終讓房產商在背后“偷著樂”。此時,,相關層面應該加大調控力度,,購房者應該繼續(xù)保持冷靜態(tài)度,從而保住來之不易的調控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