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不是短期政策,而是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的長期政策,,從理論上來說,,是抬升中資藍籌股價格的工具。
中資藍籌股價格上升基本到位,。炒短期價差者可以熄火,,滬股對港股之間已無價格鴻溝。香港恒生指數(shù)推出的AH溢價指數(shù),,11月12日收盤于102.04,,自7月以來,該指數(shù)上漲逾14%,,A+H上市公司股價從A股低于H股變?yōu)楦哂贖股,,未來即使A股繼續(xù)上升,,空間也有限。
渣打銀行財富管理部最新報告認為,,證券公司及銀行業(yè)的A股股份將有機會成為未來兩地差價擴闊(A股較H股貴)的受惠者,,只在香港上市的內(nèi)地上市公司股票將因其對內(nèi)地投資者的稀有價值而走高。由于AH股價格水位基本持平,,具有優(yōu)勢的可能并不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腁+H股,,而是只在A股上市或者香港市場上市的具有市場壟斷優(yōu)勢、有較高分紅的企業(yè),。正因為這些公司價差還存在,因此具有特殊優(yōu)勢,。
滬港通之后股價未必大幅上升,,略有上升而后回歸常態(tài)的可能性較大。
香港市場與國際接軌,。2011年中以后,,香港恒生指數(shù)追隨美股行情基本處于上升過程之中,但波動幅度非常大,。美國道瓊斯指數(shù)與標普500指數(shù)從2009年開始就一路向上,,屢創(chuàng)歷史新高。
目前美國等市場的股市風險在上升,。最近,,美國股市一改之前小步上升的走勢,而是進入“高位敏感期”,,大起大落,,說明基金在換倉,美歐股市可能調(diào)整,。近期MSCI新興市場指數(shù)動蕩下行,,上投摩根全球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凈值從6月高位回落,10月上升,,11月回落,,如坐過山車。機構在利好消息出臺之前囤一些貨,,到利好見光時高位出一些貨,,是現(xiàn)實選擇。
滬港通被對沖基金利用,,成為攻擊人民幣與境內(nèi)金融市場的工具,,這樣的概率同樣不大。
由于總額度控制,,北上資金多南下資金少,,A股市場會有嚴格的做空限制,,并且成本極其高昂。
由于滬港通的額度限制,,對機構投資者而言并不方便,。機構投資者買賣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對留,額度控制下,,無法實施對留交易;第二種是均價下單,,很多機構都采取每小時平均價分散落單的做法。有總額度限制,,無法隨時下單,,亦不會幫襯滬港通。這兩種情況,,機構投資者不會棄用QFII,、RQFII渠道,轉(zhuǎn)搭滬港直通車,。第三種隨意下單,,在升市,這些基金會先用滬港通交易,,從而節(jié)省自己的QFII或RQFII額度,,賺取更多收益。
滬港通不會改變A股散戶交易主導的模式,,因為滬港通,、因為預期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shù),而帶來數(shù)萬億人民幣資金,,美妙前景在想象之中,。從QFII的資金使用量,從港澳臺居民的股票購買量,,可以看出投資者的理智與審慎,。
滬港通對人民幣國際化是真實利好。11月12日,,香港金管局正式發(fā)布公告,,香港居民同城進行人民幣兌換將不受2萬元限制,這相當于對香港居民全面放開人民幣限額,。為了應對人民幣需求上升,,近期香港各家銀行進行人民幣攬儲,導致人民幣存款利率上升:1年期存款利率是在3%-3.3%,,而今年初時香港1年期的存款利率僅為0.8%~1%左右,。
對于內(nèi)地投資者而言,投資港股需要兩次兌換,面臨極大的匯兌風險,,加上融資融券成本高昂,,交易成本高過香港投資者。目前港股通只是塊試驗田,,還不適合大規(guī)模播種,。好消息是,財政部11月14日公布的最新政策,,暫免征收內(nèi)地交易者投資港股3年個人所得稅,,對香港市場投資者
(包括企業(yè)和個人)買賣A股的差價暫免征收所得稅,對QFII,、RQFII取得股票等權益性投資資產(chǎn)轉(zhuǎn)讓所得暫免征收所得稅,。
滬港通是連接香港與內(nèi)地金融中心的重要步驟,可以擴大境外投資者的投資標的,,是人民幣國際化諸多環(huán)節(jié)中的一環(huán),,至于A股市場制度會因為滬港通迅速變化,這樣的預期并不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