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中信保的金額報損率已超過1.5%,,令人非常擔憂,。”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的報損數據是反映出口壞賬最為直觀和準確的指標,。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副總經理周紀安日前在杭州表示,,中國出口壞賬正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加劇而“水漲船高”。
全國出口貿易壞賬將在2%至3%之間
在今年年初,,迅速上升的出口報損率曾經引起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而到年底這一數據仍在攀升。中信保浙江分公司今年1至10月接到出口項下報損案件357起,,總金額5968萬美元,,分別同比增長65%和72%;個數報損率達4.5%,,金額報損率達到1.7%,,已超過五年平均水平。 中信保浙江分公司副總經理楊憶說,,過去5年分公司統(tǒng)計的金額報損率平均為1.3%,,但今年上半年報損率達到1.6%,9月份為2%,,10月份達到前所未有的2.3%,。這意味著當月浙江參保出口企業(yè)的收匯風險比前5年平均水平增加了77%。 今年1至10月,,中信保浙江分公司共承保34.4億美元,,占同期全省一般貿易額的4.4%。因此,,報損數據只是浙江企業(yè)遭受出口壞賬的冰山一角,。中信保浙江分公司總經理錢水鳳分析說,參保企業(yè)通過公司提供的資信信息,,已經剔除了資信欠佳的進口商,。因此,余下95.6%的貿易額中壞賬率應該高出1.7%的報損率,。 全國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周紀安說,今年1至9月,,中信保共承保出口額260多億美元,,金額報損率已超過1.5%,,令人非常擔憂。他估計,,全國今年出口貿易額中發(fā)生壞賬的將在2-3%之間,,對于利潤微薄的中小外貿企業(yè),哪怕是一筆壞賬也會造成毀滅性打擊,。
出口壞賬“水漲船高”
出口報損的多米諾骨牌的起點,,正是國際金融危機的起點美國。 中信保公司1至9月承保對美出口53億美元,,收到報損金額1.3億美元,,且從6月份起金額報損率明顯上升,最高時竟然到了3%至3.5%,。像汽配對美出口的金額報損率比去年1至9月增加了7倍,,家電類金額報損率同比從0.1至0.2%上升到4.3%。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先向歐盟,、再向新興市場蔓延,,其他市場傳來的壞消息也日益增多。今年上半年,,中信保浙江分公司承保歐盟地區(qū)的金額報損率僅為1%,,但近期報損案件節(jié)節(jié)攀升,10月份的報損率達到了3.1%,。包括印尼,、印度、阿根廷,、土耳其,、烏克蘭、巴西,、韓國等國家和地區(qū)的報損案件也在增長,。 金融危機的深化還給出口壞賬帶來了一些新的“癥狀”。最初是消費者信心下降導致需求下降,,或是銀行信貸緊縮導致進口商資金吃金,。如今,國際市場上原油,、鋼鐵,、黃金、鋁,、銅等大宗商品價格猛跌和匯率大幅波動也逼著進口商撕下了誠信的面紗,。 今年9月以來,中信保已累計接到9起鋼材,、鋁材等大宗貨物的出口報損案件,,平均涉案金額為280萬美元,,原因都是進口商拒收。今年10月以來,,中信保浙江分公司接到印度地區(qū)的11起醫(yī)藥,、化工出口產品拒收案件,報損金額達到206萬美元,。而今年9月份,,巴西雷亞爾貶值49%后,幾乎所有巴西進口商同時停止對外付款,,浙江參保企業(yè)10月份對巴西出口應收賬款幾乎全被拖欠,。
緊日子還在后頭
有專家分析,明年1至2月有可能出現一個出口壞賬的高峰期,。圣誕節(jié)是美歐國家的消費高峰,,當年7至9月是進口商采購期,而翌年1至2月則是貨款到賬期,。如果美歐消費者信心下降,,今年圣誕商品出現滯銷,,最終就會導致貨款被拖欠,。 除了企業(yè)要保持信息暢通,隨時關注金融危機最新動態(tài)和海外客戶資信變化,,選擇安全的結算方式外,,專家們希望政府幫助企業(yè)努力應對。為此,,他們開出了三個藥方: 繼續(xù)引導企業(yè)走市場多元化道路,。楊憶認為,一些金融不發(fā)達,、市場也未完全放開的國家和地區(qū),,受金融風暴正面沖擊影響不大。而且從中信保浙江分公司今年承保的情況看,,拉美,、非洲、中東的絕大部分國家的報損率均在合理范圍之內,,而且當地對中國產品仍有較強的市場需求,。 要加快提升企業(yè)的外貿風險意識。周紀安說,,國內企業(yè)一直高估美國的市場信用,,事實上從2006年以來,美國一直是中信保的報損高發(fā)地區(qū),。從2004年起,,中國汽配業(yè)對美出口猛增,,其重要原因是美國汽車業(yè)為了減少多年虧損而追求低成本采購,但當時國內企業(yè)并未重視美國汽車業(yè)正在走下坡路的現實,,結果在此次金融危機中首當其沖,。 要加大扶持出口信用保險。周紀安說,,亞洲金融危機爆發(fā)后,,在韓國政府財政支持下,韓國輸出保險公社(KEIC)在1997年到2003年間的賠付率在200%至400%之間,,最高甚至達到1000%,。韓國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超過30%,在幫助企業(yè)渡過危機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我國《對外貿易法》第53條將進出口信貸,、出口保險和出口退稅作為三大外貿促進方式。專家認為,,目前提高出口退稅是必要的,,但也存在被外商趁機壓價和被外國指責中國鼓勵低價出口的風險,而政策性出口保險則是符合世貿組織規(guī)則和國際通用的金融工具,,且保險費可作為成本計入價格,。杭州市外經貿局副巡員程樂認為,一方面,,地方政府可加大對企業(yè)參保的補貼力度,;另一方面,中央財政也應該加大對出口信用保險的支持力度,,其效果并不亞于出口退稅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