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日前在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時表示,,中美貿易中,,中方確實有較大的順差。對此,,應該全面地討論和分析,。 首先,從國別情況看,,中國去年的順差中73%是來自美國,,但中國對周邊國家有1200多億美元的逆差,對拉美國家,、對世界上58個最不發(fā)達國家總體也是逆差,。 其次,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和美國公布的數(shù)字有很大差距,。中美兩國商務部就這些數(shù)字進行多年的研究,今年3月4日兩國商務部的主管副部長簽署發(fā)表了一個共同研究報告,。以2006年貿易情況為例,,美國公布的逆差統(tǒng)計數(shù)字應減少26%,而中方的貿易順差統(tǒng)計則大概低估了2%左右,。這些差異中約有52%來自中國經第三方到美國的轉口貿易,,在轉口過程中的增值部分計入了中國的出口,;還有48%左右的差異是在中美直接貿易中產生的,,這些產品在中國海關報關的時候是一個較低的價格,到美國海關進口時價格提高了,。因為這些產品主要是加工貿易產品,,所以美國企業(yè)把設計、研發(fā),、物流,、利潤全部加進去了。 陳德銘進一步指出,從貿易方式看,,中國與美國在一般貿易上是基本平衡的,,順差主要是加工貿易造成的。從企業(yè)主體看,,2009年,,中國對美有1400多億美元的順差,其中約有76%是外資企業(yè)造成的,,而這些外資企業(yè),,主要又是美國在華投資的企業(yè)。從產品來講,,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最主要是來自電子信息技術和機電設備類,,這些產品占了67%,大部分是在華加工裝配的,。 造成中美貿易順差的根本原因是在全球化過程中,,產業(yè)結構發(fā)生調整變化。很多對美出口的企業(yè),,看到中國勞動力成本的優(yōu)勢,,把最終裝配轉移到中國,比如日本,、韓國,、臺灣的企業(yè),也包括一些美國企業(yè),。這種產業(yè)轉移導致中國對美順差增加,,但是從美國統(tǒng)計看,美國對亞洲的逆差占其貿易逆差的比重并沒有明顯變化,,只是在亞洲國家和地區(qū)之間發(fā)生了轉移,。 導致中美貿易不平衡的第二個重要原因是美國對中國采取非常嚴格的出口管制措施,。這一做法已延續(xù)多年,,2007年,美國還將中國單列,,專門針對中國一國增加出口管制項目,,包括纖維材料、數(shù)字機床,、一些集成電路設備等,,一共47項�,!叭绻绹^續(xù)對中國采取非常嚴格的出口管制,,不僅對中國不利,,而且對美國人民、美國企業(yè)也非常不公平�,,F(xiàn)在,,美國企業(yè)遇到這么多困難,美國失業(yè)率這么高,,美國也有優(yōu)勢產品可以賣給中國,,但美國企業(yè)卻不能自由地開展貿易�,!标惖裸懻f,。“半年多前,,奧巴馬總統(tǒng)已經表示要放寬出口限制,,我們希望看到美方的實際行動。在貿易受到限制,,我們想買的產品買不到的情況下,,討論匯率問題是不公平的,也沒法得出正確的結果,�,!�
陳德銘還說,從經濟學角度來看,,美國的逆差實際上存在一個所謂的“特里芬難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要滿足世界各國在貿易結算,、債務清償和國際儲備的需要,,必然會通過國際收支逆差使美元流出。隨著國際貿易和投資的擴大,,全球對美元的需求增多,,這需要更多的美元流出,但長期逆差又威脅美元幣值的穩(wěn)定,。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中,,正是由于“特里芬難題”的出現(xiàn),,美元最后與黃金脫鉤,。所以從總體上看,美國的巨大逆差還與當前國際貨幣體制有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