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09年第26屆中國·上海房地產展示交易會順利進行,。不過,讓購房者納悶的是:在這年末最后一場大型房交會上,,不少樓盤既不報價,,更無打折,,而是只展不售;或者連樓盤也沒有,,純粹“展示形象”,。 今年早已獲利豐厚,,資金鏈早已安然無虞,且眼下漲勢正盛,,不妨進一步“存盤待漲”——這是部分房企的想法,;眼下的房價高得嚇人,可能不是出手的時機,,還是等等再說——這是不少看房者的心態(tài),。房地產市場眼下的“平靜”,進一步揭示了樓市“高溫”之下的隱憂,。
房交會居然“只展不售”
此次上海房交會,,共吸引了130余家開發(fā)商的250多個樓盤參展,萬科,、保利,、綠地等品牌房企悉數到場,過去很少參加此類大眾房展會的仁恒,、世茂,、湯臣等豪宅開發(fā)商也紛紛亮相。 不過,,記者發(fā)現(xiàn),,與以往房交會的“大張旗鼓”不同,開發(fā)商所占展臺大多不大,,布置也普遍簡單,。有些開發(fā)商連沙盤、樓書都沒準備,,只有兩三個工作人員應付參觀者的詢問,。即使有些房企帶來了樓盤,不論是否已經開盤,、是否有房源在賣,,其價格均是秘而不宣。 在現(xiàn)場,,一樓盤銷售人員給出的價格極具“彈性”:“我們下個月開盤,,估計每平方米價格在27000元-31000元之間”。位于寶山羅店的一別墅項目要收購買意向金,,高達20萬元,。當購房者問一位銷售人員有沒有“打折”時,對方居然有些生氣地說:“現(xiàn)在房子搶都搶不到,,你還想要優(yōu)惠啊,!”
購房者進退兩難
一方面,,是部分房地產優(yōu)惠政策止續(xù)未決引發(fā)的“末班車效應”,;另一方面,是眼下房價的節(jié)節(jié)走高,。買,,還是不買?購房者陷入了兩難,。 有跡象顯示,,隨著房價在近期再度沖高,購房者的觀望情緒也日漸濃厚,。新浪網在此次上海房交會期間進行的網絡調查顯示,,截至12月6日12時,有81.6%的人準備的購房款在150萬元以下,;面對高房價,,有22.2%的人計劃在6個月之內買房,有24.7%的人表示“再等1-2年”,,更有46.1%的人計劃買房時間在“兩年以上”,。 中原地產上海中山公園板塊的區(qū)域經理黃雅燕說,現(xiàn)在有些房東隔幾天就會“跳價”,,有的甚至5萬元,、10萬元地往上加。有些客戶很希望買房,,但看到行情漲得這么兇,,也不敢出手。上海永慶房屋的業(yè)務員告訴記者,,經過幾年的市場歷練,,現(xiàn)在的購房者變得更加理性,不會簡單地“追漲”,,一旦房價太高,,他們會停下來觀望。
樓市高溫不宜再熱了
易居中國的數據顯示,,11月份上海商品住宅每平方米成交均價達到18686元/平方米,,環(huán)比上漲15%。另據數據顯示,,同時,,北京、杭州和重慶等城市11月份一手房的成交均價也已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樓市平靜的表面背后,,是“超高溫”狀態(tài)。 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的資深研究專家楊紅旭估計,,按今年的“狠勁”,,一些重點城市的房價收入比甚至可能會飆高到創(chuàng)紀錄的20倍,。此外,我國大城市的年均住房租金回報率一般只有3%左右,,遠低于發(fā)達國家5%-10%的水平,。 種種現(xiàn)實表明,國內房價已被高估,。楊紅旭甚至認為房價已有“失控”之憂,。更讓人擔憂的是,目前的市場自身缺乏合理回調的動力,。今年以來,,房屋在高價位上熱銷,使房企收入倍增,;且得益于寬松的信貸政策,,房企的開發(fā)貸相當充裕。有開發(fā)商說:“即使現(xiàn)在起一棟房子都不賣,,撐一年都沒問題,。” 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是:經濟對房地產業(yè)的倚重在明年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是,,我們看到,“賭漲”的開發(fā)商一再延緩銷售計劃,。目前多個城市樓市新增供應緊張,,但實際上可售房源為數不少,只是開發(fā)商“捂盤待漲”而已,。 “超高溫”的樓市有可能“燙傷”整個中國經濟,。對此,中央和一些地方政府已經予以關注,。上海市正在快速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從12月18日起,上海正式開始受理經濟適用房的購房申請,,價格將實行“保本微利”,,這對中低收入者無疑是個溫暖而實在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