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現(xiàn)在,,聽到來電鈴聲,,季建華仍會下意識地攥緊拳頭,,遲疑片刻才按下接聽鍵,。在羽絨羽毛原料供應量占全國70%的“羽毛之鄉(xiāng)”安徽省無為縣,,對于他這樣從事羽毛收購的商戶而言,,生意全靠電話聯(lián)絡,�,?捎幸欢螘r間他卻不敢接電話,。 “那時金融危機最嚴重,、市場最慘淡,鵝絨和鴨絨價格像坐著過山車,,每天以10塊錢的價格持續(xù)往下跌,,跌得人心直發(fā)慌,最后只想逃避這種信息,,不接電話,,一聽電話鈴聲頭發(fā)都會立起來�,!被貞浧鹉嵌谓洑v,,季建華仍心有余悸。 從2007年底開始,持續(xù)了快五年的羽絨羽毛行業(yè)在達到頂峰后開始走下坡路,。從事羽毛原料收購的季建華最直觀的印象就是“毛價開始跌了”,。 “剛開始跌時并沒有意識到嚴重性,只認為是行業(yè)正常波動,,所以還想著在低價時多收點羽毛,,等價格漲了大賺一筆�,!笨杉窘ㄈA沒等到預期中的價格反彈,,價格反而像破了壩的洪水一路急轉直下。鵝絨價格從每斤240元的高點跌到110元,,鴨絨從每斤80多元跌到30元,。“一年不到價格跌回五年前,�,!� “特別是在2008年5月到10月間,價格急速下滑,,差不多每天掉10塊,,今天剛訂好收購價,第二天拉貨時,,價格又跌了,,等貨到家已經賠了三分之一。沒辦法,,舍不得賣貨只能存在倉庫里,,就這樣,存了大約3萬斤羽毛,�,!奔窘ㄈA說,那些平時輕飄飄的羽毛現(xiàn)在就像千斤重的秤砣壓得喘不過氣來,。 始終等不到價格回升的季建華,,漸漸撐不住了,最終選擇賠本也把手里的毛盡快賣掉,。3萬斤羽毛,,損失80多萬元�,!拔�16歲出門打工近30年的積累差不多賠掉了一大半,。”面對損失,,季建華心酸不已,。 2009年10月,,當舉國歡慶新中國成立60周年時,季建華也收獲了羽絨羽毛市場利好的消息,。一個月之內,,羽絨價格止跌回升,反彈強勁,。鵝絨價格從每斤110元的低點逐漸漲到160元,,鴨絨價格從每斤30元漲到60元。 “每漲一分錢,,人就像打了一針強心劑一樣興奮,。”在季建華的心里,,能否絕地重生,,就看這波行情了。 憑著多年經商的靈敏嗅覺,,季建華早在一個多月前,,又開始悄悄地“囤貨”。 “我總覺得任何一個產品,,價格降到最低谷后,,不可能再降了。而且羽絨在國外是有市場需求的,,他們用的都是羽絨被,羽絨衣,。所以在今年羽絨價格持續(xù)低價徘徊了半年多后,,我覺得轉機可能要來�,!奔窘ㄈA清楚地記得,,那次他和姐夫到福建收了一車羽毛,回來后,,他對姐夫說這車不賣了,,存起來。再便宜至少比青菜好吧,。 抱著“賭一次”的心理,,在他們第二趟拉回羽毛后,價格果然開始小幅上漲,。每斤從35元漲到45元,,再漲到55元�,!暗浆F(xiàn)在我們拉回的貨還是一直沒賣,,現(xiàn)在已經漲到85元了,。估計這下能賺回20多萬元�,!奔窘ㄈA說,,雖然現(xiàn)在價格回升,但他并不指望一次就賺回去年的所有損失,。更重要的是獲得一種起死回生的信心,。 目前,逐漸走出陰霾的季建華又在家鄉(xiāng)無為投資100余萬元,,建立了一個規(guī)模養(yǎng)殖場,,年出欄白鵝兩萬只左右,并帶動周邊農戶養(yǎng)殖白鵝近百萬只,。季建華羽毛收購點也從原來的兩個擴大到四個,。 談及這一年多的商海沉浮,季建華最大的感受是,,即使像他這樣最普通的“毛販子”也與國家的經濟命運息息相關,。 “金融危機中,我一下賠掉了苦心經營的多年積累,,人變得很迷茫不知道該怎么辦,。一個在北京做工程的朋友也勸我別干了,到北京跟著他去工地上撿點廢鋼筋賣賣也比賠錢強,。但我最終沒有答應,。”季建華說,,不轉行不放棄的根本動力還在于他對國家經濟形勢的信心,。“我總覺得,,國家的經濟形勢是不會被金融危機打倒的,,肯定會好轉的�,!奔窘ㄈA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