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中國民營經濟代表的浙商與山西省政府的利益對決愈演愈烈。據(jù)媒體報道,,浙商省資本投資促進會近日上書全國人大、國務院,,認為山西煤礦整合的相關文件政策涉嫌“背離國務院文件精神”,,并違反相關法律規(guī)定,侵犯了浙江煤老板的財產所有權,,要求對山西有關文件依法進行必要的審查,。
在山西推進煤礦整合的過程中,浙商煤老板這個特殊的群體逐漸浮出水面,,并迅速成為“國進民退”爭論中的主角,。眾多網民在“浙商掠奪資源”還是“政府掠奪浙商”中糾結,而在這場“市場化是否在開倒車”的爭論之余,,也有網民提出,,浙商們的短期投資思路到了該調整的時候。
是國有資源被盜取,,而非國進民退
因為“煤老板”的緣故,,多數(shù)網民也很反感浙商“煤老板”。
一名來自河北的新浪網網友憤慨地寫道:“礦產私人開采引發(fā)了無數(shù)社會問題,,對環(huán)境的毀滅性破壞,,官私勾結竊取公有財產,,涉黑爭權斗勢,暴富者畸形消費使物價虛高,,相信礦產地的百姓會深有體會,。強烈支持政府對采礦業(yè)進行大手筆變革,奸商是永遠不會主動為人民著想的,�,!�
搜狐網友“仙境無人”補充道:“本來就是國有資源被私人盜取,談何國進民退,?那些反對國家收購的人都是既得利益者,!”
烏有之鄉(xiāng)網站刊載網友“凜然”文章指出,這次山西省政府對煤炭行業(yè)進行的結構調整,,是在糾正國家過去錯誤的改革政策,,以重新負起保護國家資源的責任。特別是,,重新走礦產資源開采的國有化道路,,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目前亂采濫挖的瘋狂行為、遏制礦難頻發(fā)的悲劇現(xiàn)實,、遏制無孔不入的官商勾結和遏制屢禁不止的黑煤窯,,更有希望還山西人民一片他們最需要的碧水藍天。
道德污點和市場規(guī)則不能混為一談
然而,,另一些網友指出,,道德污點和市場規(guī)則不能混為一談。
搜狐網友“heilongdongbao”為浙商叫屈道:“在山西的浙江,、福建煤老板都是山西招商引資去的,,他們是合法的。山西把這些人趕出去,,才是不合法的,。”
搜狐博客博主張鳴認為,,有些浙商,,由于進入較晚,投產不久,,投資基本上還沒見效益�,,F(xiàn)在一紙行政命令,成億的投資就打了水漂,,的確也是個問題,。
張鳴表示:“跟中國歷史上很多商人一樣,投資山西煤礦的浙商,,也有道德污點,,甚至這個污點還不小,。但是,有這樣的污點,,山西地方當局是不是就可以因此不按合同辦事,,以行政命令強買強賣,視市場規(guī)則如草芥,?我看不行,。”他指出,,既然整頓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的,,首先要尊重的就是市場規(guī)則。山西這樣的煤礦整頓,,傷的絕不僅僅是一個浙商,,傷的是整個市場。
“市場規(guī)則是市場經濟的生命,,它的一個基本原則是,,不能以市場以外的任何手段,隨意侵犯任何一個市場主體財產,�,!睆堷Q警告稱,“即使政府喜歡國進民退,,也得按市場規(guī)則來,,否則就是掠奪�,!�
浙商短線投資行為應轉變
有網友提出,,浙商應當轉變以“炒”為特點的短線投資思路。
作者張瑾在中國反壟斷門戶網撰文感慨道:“一提起浙江商人,,人們的第一想法就是這些商人又要炒什么?而今的浙商真的是被‘妖魔化’了,�,!彼硎荆疵�,、炒房等短線投資造成了浙商實業(yè)資本的空洞化,,浙商需要逐漸走向長線的、理性的投資,,轉變浙商在國人眼中急功近利的形象,,既然山西煤礦國有化整改已成事實,浙商何不轉變經營思路,,改變投資面貌,。
新浪博客博主“瞬雨”指出,,以煤老板為主的民間資本不愿意嘗試投資其它行業(yè)的原因是“光有資金不行,還需要技術和人才,,還需要自己的行業(yè)經驗”,,浙商們經常抱怨“做實業(yè)太難”。由于缺乏技術,、人才和經驗等要素,,所以民間資本長期將眼光局限于土地開發(fā)和樓市房產等傳統(tǒng)的暴利行業(yè)。民間資本的這個傾向,,不僅不能起到投資的發(fā)展促進作用,,相反是將土地和樓市的價格越推越高,形成國民經濟結構調整和改善民生的巨大障礙,�,!八灿辍苯ㄗh,以煤老板為代表的民間私人資本可以考慮積極投身風險投資行業(y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