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紅梅公園就在我家對面,,但以前一年只逛一兩次,都是家里來了親戚帶他們?nèi)ス涔洌滑F(xiàn)在我一天要轉好幾趟,,早上和社區(qū)退休的朋友們打木蘭拳,,晚上和周圍的老伙伴們跳健美舞,�,!背V菔忻裰芑甍N老人告訴記者。 自2003年初起,,江蘇省常州市人民公園,、蘭園、蘆墅公園等一批老公園擴建后實行免費開放,新建成的園博園,、五星公園,、椿桂園等也相繼免費供市民游覽。2006年末,,常州耗資近四億元對該市有標志性意義的紅梅公園進行擴建后免費開放,。常州市區(qū)最后一座收費公園——東坡公園,將于近日開始實施修繕提升工程,,竣工后免費對市民開放,。常州市由此將實現(xiàn)“所有公園免費開放”。
開放模式:一次投入,,一勞永逸
“常州的公園以前都是關門‘養(yǎng)園’,,公園不僅養(yǎng)不活自己,,最后還‘養(yǎng)’成政府的‘大包袱’,。開放公園需要同步轉換園林運行機制,政府一次性投入實施拆遷和敞開擴建工程,,完善功能設施,,今后的維護管養(yǎng)費用則采取市場化運作機制,政府不再投入,�,!笔袌@林局局長蔡駿告訴記者,常州人將這種做法稱為“一次投入,,一勞永逸”的公園管理模式,。 從2000年起,為了落實還綠于民的要求,,常州將新建的13座城市公園逐步免費開放,。在此過程中,通過不斷摸索,,又將中心城區(qū)七座封閉及收費公園改擴建后向市民免費敞開,。常州免費敞開公園在把市民迎進來提供優(yōu)質服務的同時,也把自己推向自我解決生計的廣闊市場,。 記者采訪了解到,,常州公園的開放過程有三種做法:人民公園第一個敞開大門,開放后,,財政全額撥款,,把公園“養(yǎng)”起來;開放蘭園,,園林局撤“灶”,,分流人員,把公園養(yǎng)護推向市場;第三種做法是荊川,、紅梅公園的實踐,,開放后,保留機構和人員,,自謀生路,。讓公園養(yǎng)活自己,減輕財政負擔,。 位于市中心的紅梅公園是常州規(guī)模最大,、也是惟一賺錢的公園,每年接待游客200多萬人次,。常州人說,,不逛紅梅公園,等于沒來常州,。免費開放紅梅公園,,常州人盼了很多年。 開放,,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有相當難度。紅梅公園管理處主任司洪慶說,,當時感到壓力很大,。首先是怎樣養(yǎng)人?紅梅公園已有10年收支平衡,,閉園前,,年收入1200多萬元,門票收入占一半,,職工一年平均能拿2.8萬元,。其次,怎么管理,?519畝大的公園,,24小時敞開大門,人數(shù)預計翻兩番,,突破200萬,!人數(shù)暴增后,維護衛(wèi)生成本高,,設施損耗也快…… 公園開放有難處,,但政府的承諾必須兌現(xiàn)。2006年,,常州市財政出資四億元,,把紅梅公園改造為“方便市民享受的公園”,。公園擴建140畝,公園森林覆蓋率增加10個百分點,,達到80%,,而建筑僅增加一千多平方米。 記者2008年元旦前走進紅梅公園看到,,數(shù)百種植物組成了一個“城市中的森林”,,公園里游客絡繹不絕,有不少是導游帶著團隊來游玩,。
游客多了,,職工的收入也多了
“公園免費開放后,日子過得比以前更好了,!”常州荊川公園管理處主任解建源說,。
2006年,常州市投入1.5億元,,擴建荊川公園40畝,,又新建小園林等新景點。免費開放后,,每晚有七八千市民涌進公園,。人氣旺,,帶火公園二次消費,,園內(nèi)物業(yè)價值跟著漲。 商人李邢飛租下20畝小園林,,經(jīng)營10年,,租金100萬元。他還掏出300萬元,,完善景點,,增加設施,在此辦“相親會”,、歌會,、展覽等活動。市民花10元,,就能進園林喝茶,,時間不限。此外,,公園里的房產(chǎn)出租,、劃船等娛樂項目都能賺錢。開放第一年,,荊川公園游園人次翻了兩番,,突破100萬元,,而公園收入則從70多萬元猛增到500萬元。職工年收入也從1.8萬元漲到三萬元,。
紅梅公園開放后,,通過酒店、茶館,、店面出租及游樂設施經(jīng)營,,加上450個新建車位收費,每年至少收入1000萬元,。紅梅公園還有30多位園藝專家,,通過承包市區(qū)綠化工程,每年多創(chuàng)造了100多萬元收入,。紅梅公園開放后,,2007年國慶節(jié)長假期間,市內(nèi)游客超過100萬人次,。2007年全年的收入已經(jīng)超過了免費開放之前的年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