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下午舉行的東航類別股東大會上,,新加坡方面以每股3.8港元收購東航24%股份的提案(即“東新合作”方案),,遭到股東會否決,。至此,“東航-新航-國航”的三方角力,,就暫告一段落。 至于其未來走勢,,因政府主管部門對東航股東會結果意見尚未明朗,,筆者還不敢妄下定論。但“東新合作”方案被否這一結果表明,,國企上市能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有利于其經營效率的提高。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國資改革走上一條以股份制改革為核心的道路,,集中表現(xiàn)就是大量國企紛紛公開上市融資。應當說,,股份制改革煥發(fā)了國有經濟的生機與活力,,但同時也出現(xiàn)了國有資產流失現(xiàn)象。因此,,對于國企上市,,一直以來存在一些疑問,主要集中在兩個問題上:一是上市能在多大程度上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即保證國有資產不會流失,?二是上市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國企的經營效率? “東新合作”方案被否表明,,上市公司必須披露公開信息,,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國資流失的土壤。 什么是國有產權交易中的國資流失,?就是國資成交價格低于市場價格,,差額越大,流失越嚴重,。什么是市場價格,?就是市場所有交易主體共同博弈,、普遍預期形成的價格,。交易過程越公開,國資成交價格與市場價格越接近,,國有資產安全就越有保證,。反之,國資流失可能性越大,。 據稱東航和新加坡方面的合作,,是以國際上一家著名評估公司的評估為基礎的。該公司評估的結果是,,東航資產凈值是每股0.6元,。新加坡方面據此與東航談判,。東航董事會決定,向新加坡方面定向發(fā)行18.84億股H股,,每股價格3.8港元,。作為同時在香港H股和內地A股上市的公司,東航在2007年11月9日公開披露了這一信息,,立即在市場上引起軒然大波,。不少媒體紛紛指出,這一價格明顯低于正常水平,,“涉嫌賤賣國資”,。新航的競購者國航(通過其母公司中航集團),也報出了更高的競購價格(不低于每股5港元),。同樣作為上市公司,,國航也公開披露了這一信息。盡管東航稱3.8港元的價格“比評估價格高出6倍”,,“在國際上也處于高價”,,但已獲得充分信息的眾多小股東并不買賬,以絕對優(yōu)勢否決了“東新合作”方案,。 “東新合作”方案被否,,將促使東航管理層以更積極的姿態(tài)切實提升經營效率。 自2003年非典時起,,我國民航業(yè)陷入嚴重虧損中,。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穩(wěn)步發(fā)展,,航空業(yè)也逐步步入贏利,。除了國航外,三大民航集團之一的南航集團于2006年取得5年來的首次贏利,,2007年贏利30億元,,取得了歷史上最好的經濟效益。 相比較而言,,東航“家底”并不比南航差:上海占據著中國航空樞紐的地位;長江三角洲以至整個華東都是是中國經濟發(fā)達地區(qū),;重組進東航的云南航空,占據著西南航線優(yōu)勢,,也是一塊優(yōu)質資產,。然而據東航已公布的業(yè)績,直到2007年上半年東航才開始從虧損進入贏利狀態(tài),。 筆者以為,,東航管理層不妨把眼光更多轉向企業(yè)內部,爭取未來以更高的利潤回報股東。否則,,這次股東會是對“東新合作”方案投反對票,,下次難保不會對管理層投反對票。盡管東航作為央企(東航集團)控股的企業(yè),,其人事變動最終決定權在政府,,但市場聲音的分量將越來越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