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12-28 本報記者:劉海 叢峰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一個拆了五年卻片瓦未動的“敏感區(qū)”,,卻在15天之內全部拆遷完畢,而且“無一人上訪,、無一戶強拆”,。今年9月,,成都市錦江區(qū)創(chuàng)造了“染房街拆遷奇跡”,。 染房街在成都名氣很大,。這條擁有百年歷史的商業(yè)老街,,是改革開放后最早興起的小商品批發(fā)市場,地處城市“心臟”地帶,,寸土寸金,。然而,,由于年久失修以及日積月累的違章亂建,這條街真的“老”了:房子成了危房,,水電氣線路嚴重老化,火災垮塌隱患隨處可見,。而且,由于被統(tǒng)一規(guī)劃為城市中央商務區(qū),,其低矮破舊的形象與周邊現代化商業(yè)大廈相比,顯得格外刺眼,。 2002年,,成都市錦江區(qū)首次對染房街展開了拆遷,。但是,由于拆遷戶對賠償標準和安置位置不滿,,拆遷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據了解,,當時87家拆遷戶集資成立了“抗拆辦”。為了統(tǒng)一行動,,所有拆遷戶甚至將產權證全部上繳,由“抗拆辦”鎖在銀行的保險柜里,。 這種情況下,染房街拆遷工作一拖就是5年,。今年9月,,成都市錦江區(qū)再次啟動拆遷工程,,徹底摒棄了以前的拆遷辦法,重新設計了一套市場化,、透明化,、人性化的拆遷安置辦法。這套全新的辦法迅速發(fā)揮了令人吃驚的作用,。從9月7日拆遷賠償標準公布,,到9月22日最后一戶商家簽訂協(xié)議,,短短15天時間,困擾5年的難題就解開了,。 “錢給夠了�,!边@是記者采訪中聽到得最多的一句評價,也是染房街拆遷創(chuàng)造奇跡最根本原因所在,。 拆遷戶鐘孝彬告訴記者,,當初拆遷一拖5年,不是拆遷戶無事生非,,確實是補償標準低。他說,,幾年前,這個地段的商鋪已經賣到每平方米5萬元了,,可賠償價給的卻是1.5萬元,。“政府不按市場規(guī)則辦事,,想占群眾的便宜,,我們當然不肯搬,�,!� 然而,這一次拆遷賠償標準讓拆遷戶心服口服,。據了解,根據不同商家的位置,,最后評估出來的價格,最低的為每平方米71000多元,,最高的達每平方米85000多元,。拆遷價則在此基礎上統(tǒng)一上浮30%,規(guī)定期限內簽約的還可獲得每戶10萬元的獎勵,�,!凹词共凰悛剟睿r償最少的每平方米也有9萬多元,,最多的一戶高達11萬余元,。”鐘孝彬說,,而周邊類似商鋪價格一般在8萬元至9萬元之間。 錦江區(qū)委書記周思源說,,按市場化價格補償本是理所當然的事,但以前的一些拆遷項目,,有的地方政府或拆遷單位貪小利、算小賬,。其實,,政府應該算大賬,。比如說染房街,與它相鄰的30多畝地拆完4年多了,,就因為染房街遲遲無法動工建設大型商城,,一年僅利息就得貼幾千萬元,。而且,,由于這個“釘子”,整個中央商務區(qū)的建設放不開手腳,,影響招商形象,影響企業(yè)入駐,,損失更是無法估量�,!俺私洕~,還有民心賬,、穩(wěn)定賬,、形象賬……這些都是政府真正應該審慎籌劃的‘大賬’,�,!� 真正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的透明化拆遷原則,,是染房街創(chuàng)造奇跡的又一重要原因。錦江區(qū)實行了有獎舉報:拆遷中如有賠償標準不一致現象,,一經查實,舉報人可獲得查實金額10倍的獎勵,。每家每戶的賠償標準全部公開上墻,面積,、評估價,、賠償總金額等數據一應俱全,,大家隨時查看,,互相監(jiān)督,。 除了市場化和透明化之外,染房街拆遷中人性化的操作辦法也為拆遷工作贏得了時間和效率,。從賠償安置方案到違章建筑認定,錦江區(qū)都把自己換位到“百姓視角”進行思考和操作,。在賠償安置上,錦江區(qū)一口氣拿出了五套方案:貨幣補償,;異地現房安置;就近安置,;原地返遷營業(yè)房;臨時過渡,。五套方案基本滿足了拆遷戶的所有合理安置要求。在政府的“人情味”面前,,拆遷戶也迅速轉變了對抗態(tài)度。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