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搞新農村建設,,華西村為何搞得特別美,?同樣是農村基層干部,,華西村干部的威望為何特別高,?同樣抓思想教育,華西村的風氣為何特別好,?——這是到華西村參觀的人共同提出的問題,。在華西建村45周年的今天,筆者來到華西村,,試圖為這些問題找到答案,。
華西村為何特別美
談到華西村的美,許多人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華西村是“天堂”里的一顆“明珠”,。也有人贊嘆道,,華西村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鄉(xiāng)村大觀園”。
但是,,一位外國記者卻翹起大拇指說出了另一種感受。他說,,華西村是錦繡江南田野上薈萃中華文明的一座奇妙的博物館,。他的話揭示了華西村建設中最本質的美,,也道出了“華西村的總設計師”吳仁寶的審美理想。弘揚中華文明,,體現(xiàn)中國特色,,這才是吳仁寶建設新華西的出發(fā)點。
80年代以前,,華西村最令人矚目的標志性建筑,,是聳立在村口廣場南面的東方巨龍。龍身長一華里,,龍頭有三層樓房高,,龍腹中包含上下兩層長廊,下層行車,,上層開辦商場和飯店,。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條巨龍,吳仁寶把它當成華西大地上的“坐標”:在它的西面,,是華西的工業(yè)區(qū),,煙囪林立,幾十家工廠連成一片,;在它的東面,,是居民生活區(qū),農民賓館和幾百幢農民別墅樓綿延鋪展,,宛如一片彩云,;在它的南面,是華西的農業(yè)區(qū),,郁郁蔥蔥的水杉林帶將數百畝平整的糧田擁在懷中,。
80年代,華西的新農村建設進入了新的階段,。吳仁寶別出心裁,,在村里建造了兩大景觀,一是農民公園,,二是彩繪長廊,。農民公園把蘇州園林小巧精致的特點與鄉(xiāng)村田野質樸自然的風光融為一體,充分體現(xiàn)了吳文化的傳統(tǒng)風格和藝術特色,。至于長廊,,更是吳仁寶的一大杰作,它四通八達,,綿延十幾里,,把華西村的工廠、學校、公園,、住房,、賓館全部連接起來�,! �
這以后,,華西村的建設越搞越漂亮,越搞越精彩了,。今年,,為了慶祝建村45周年,華西村在村里建造了五個鐘亭,,澆鑄了一口重達145噸的世界上最大的銅鐘,。從此,那春雷般振奮人心的鐘聲便在這錦繡江南的田野上回蕩……華西村的美,,奧妙何在,?答案是:民族風格,中國特色,。
華西干部的威望為何特別高
作為一名村官,,吳仁寶頭上的“桂冠”可真少: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扶貧狀元,、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優(yōu)秀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家、江蘇十大優(yōu)秀共產黨員標兵……華西村的村民自豪地說:“別看我們老書記只是一村之長,,可他在老百姓心里的威信相當高,。”
吳仁寶的威望何以如此之高,?這可以從華西村新近鑄造的大鐘上找到答案,。在這口“天下第一大鐘”上,吳仁寶特意叫人鐫上十個大字:有福民先享,,有難官先當,。這句話是吳仁寶奉行了一輩子的“當官宗旨”,也是他為華西村的干部定下的“愛民守則”,。
1961年華西剛建村時,,農民的人均分配是50元。如今,,他們的人均年收入已超過了15000美元,,家家都住上300到400平方米的別墅樓。全村擁有橋車600多輛,。農民的存款,,多的有1000多萬元,少的也有上百萬元。
為了讓華西村周圍16個村的農民都能過上像華西人一樣的好日子,,吳仁寶帶領新的領導班子致力于創(chuàng)建“大華西”的新格局,,使原來只有1000多人的華西村一下子增加到三萬人。
盡管已從原來的領導崗位上退了下來,,但是年將八十的吳仁寶并沒有回家享清福。在他的策劃下,,華西打通了800米長的砂山隧道,,把山北山南連成了一片。新的班子大刀闊斧,,對30平方公里的“大華西”的土地重新作了安排,,在山北建起了萬畝農林科技示范園,在山南辦起了以鋼鐵,、冶金為龍頭的工業(yè)園,。去年,華西的銷售收入一舉突破了300億元,,今年可超過350億元,。華西人的“共同富裕”又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華西村的風氣為何特別好
物質富裕的華西村,,精神同樣富有。在這里,,干群團結,,家庭和睦,鄰里相親,,尊老愛幼,,村泰民安,一派祥和氣氛,。
華西村的風氣為什么這么好,?吳仁寶說,我們除了抓好精神文明建設以外,,還有一個好法子,,就是用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道德來教育農民,不斷推陳出新,,讓它在農民身上大放光彩,。
為了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加快步伐,吳仁寶讓人在村里樹起了“八仙過�,!钡乃芟�,。吳仁寶對村民們說,我們現(xiàn)在也在過海,這個“�,!�,,是從貧困過渡到溫飽的“海”,,要過“�,!保捅仨毾癜讼梢粯�,,人盡其才,,各顯其能,充分發(fā)揮每一個人的積極性,。溫飽實現(xiàn)了,,吳仁寶又對村民們說,眼前這個“�,!�,,是從溫飽過渡到富裕的“海”,,要過“�,!保捅仨毾癜讼赡菢�,,團結一致,,群策群力,進一步發(fā)展集體經濟,。如今華西已在向現(xiàn)代化邁進了,,吳仁寶又要求村民像八仙那樣,人人手里都有一個“法寶”,,也就是說要學習先進的技術,,在生產中掌握現(xiàn)代化的手段。
吳仁寶在農民公園建起了二十四孝亭,,將我國古代孝順老人的故事,,如“陸績懷橘”、“王祥臥冰”等,,制成群塑,,置于園中。吳仁寶特地叫人在亭旁樹起牌子,,寫了前言,,強調建二十四孝亭,不是簡單仿效古人的做法,,而是發(fā)揚這種敬老愛老的精神,。
在華西村40多家村辦企業(yè)里,,外來務工者占大多數,來自全國各地,。從1996年端午節(jié)起,,吳仁寶年年都要舉辦規(guī)模盛大的“粽子宴”,把外來的務工者請來,,與本村村民一起歡度佳節(jié),。許多務工者含著眼淚說:“我們身在異鄉(xiāng),就像回到家里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