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巴克萊銀行和由蘇格蘭皇家銀行牽頭的大財團圍繞荷蘭銀行展開競購大戰(zhàn),近日來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這場并購大戰(zhàn)的看點不僅在于其本身的巨大規(guī)模和進展程度,,還包括中國國家開發(fā)銀行和新加坡淡馬錫控股有限公司對巴克萊銀行的投資入股,,并由此引發(fā)出歐美一些國家關于是否要對外國“主權財富基金”嚴加監(jiān)管的激烈爭論,。 專家指出,所謂“主權財富基金”是指那些由巨額外匯盈余或石油美元提供資金,、被出資國有效控制的投資基金,。 據(jù)介紹,主權財富基金的產生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目前全球已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設立了主權財富基金,。美國財政部估計,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管理的總資產已達1.5萬億至2.5萬億美元,,目前仍在快速增長,。 英國《經濟學家》雜志指出,主權財富基金正在不斷壯大,,投資風格也日趨激進,。
英意表示歡迎
對中國國家開發(fā)銀行入股巴克萊一事,英國持樂觀態(tài)度,,并將此延伸至其他領域,。英國新任財政大臣阿利斯泰爾·達林表示,,英國歡迎外來投資,只要外國政府同樣開放市場,,他們就可以購買英國資產,,這才是自由貿易。意大利也表達了類似看法,。意大利國際貿易部長�,,敗げ┠嶂Z反對借用一些特殊機構或制度維護歐盟戰(zhàn)略產業(yè)利益,他以出售意大利航空公司一事為例說,,只要能讓航空公司運轉下去,,買家是誰都成。 英國《經濟學家》雜志指出,,目前主權財富基金仍帶有神秘色彩,,但卻足以證明自己是長期投資者,能在股市下跌或表現(xiàn)平平時買入優(yōu)質資產,,從而起到托市的作用,。 還有分析人士提出,作為國有金融資產的理財工具,,主權財富基金在進行資產配置之時,,要比對沖基金和私人股權公司謹慎得多。此外,,主權基金投資也可以為其投資對象帶來一些潛在利益,。此前,跨國公司普遍認為,,要想進入中國市場,必須成立合資公司,,或者收購中國公司的股份,。但英國巴克萊銀行和美國黑石集團卻有可能在不投入任何自有資金的情況下,獲得同樣的好處,。
美德荷顧慮重重
作為經濟全球化的鼓吹者,,美國在對待主權財富基金時卻成了反全球化和保護主義的先鋒。除了以國家安全為由要求阿聯(lián)酋迪拜世界港口公司放棄美國港口,、阻撓中海油收購美國尤尼科石油公司外,,美國還將國開行入股巴克萊銀行與前不久中國外匯投資公司斥資30億美元參股美國黑石集團一事聯(lián)系到一起,認為中國的主權財富基金將對國際金融市場的穩(wěn)定構成威脅,。 德國總理默克爾是歐盟內部嚴格監(jiān)管外國主權財富基金的積極倡導者,。她在上月舉行的一個新聞發(fā)布會上率先“開炮”,指責主權財富基金往往受到“政治和其他動機”的驅使,,而不是簡單的投資回報,。此外,荷蘭議會多數(shù)議員不久前也發(fā)表聲明稱,支持政府在關鍵企業(yè)中持有帶有特定權利的股份(也稱“金股”),,避免戰(zhàn)略產業(yè)落入外國并購者之手,。
憂慮背后的深層次原因
專家指出,如果說一些歐盟國家對外國主權財富基金投資有所顧忌,,主要是出于保護本國國家安全需要的話,,美國的保護主義則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摩根士丹利最近的研究報告認為,,亞洲各央行外匯儲備規(guī)模的進一步擴大,,對于美國國債和美元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建立主權財富基金意味著亞洲各國逐漸將外匯儲備的投資對象從傳統(tǒng)的避險資產(如美國國債)轉向更高風險的資產,。這種美元資產多樣化的趨勢將“利空美元”,,對美國國債和美元帶來心理上或實際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