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國產手機設有收費陷阱,,手機中存在很多不明菜單,,而用戶一旦點擊后就會自動扣除話費,。并且,,多款國產知名品牌手機均存在這樣的問題,,而營運商也會跟手機增值業(yè)務供應商公司和手機廠家按照一定比例分成,。(5月9日中央電視臺)
我的親身經歷可以驗證央視中所說的問題完全真實存在,。我用的某款國產手機,,經常按了某個菜單,,就莫名其妙收到短信,,然而就被扣去一些費用,而當我用國外的品牌時,,卻沒有這種現(xiàn)象,。本來購買國貨,那是支持民族企業(yè)的體現(xiàn),,怎奈“我本將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其實,這種收費陷阱完全是違規(guī)和違法的,。2006年,,信息產業(yè)部出臺的《關于信息服務類用戶申請調查處理的實施細則》規(guī)定,信息服務商在收到用戶服務申請后,,要向用戶發(fā)送請求確認信息,,且請求用戶確認信息中必須包括收費標準和收費方式,在收到用戶的確認反饋后,,信息服務商才能向用戶提供服務并相應計費,,同時告知服務訂制成功,這種確認過程簡稱為“二次確認”,。 然而,,在使用國產手機時,根本就沒有這種“二次確認”的程序,,你只要點擊手機中的某些菜單,,就會收到短信,你還沒有表示愿意使用這個程序,,就已經收你的費了,,這其實是種強迫交易。更讓人氣憤的是,,有些手機干脆在手機里內置定時發(fā)送程序,,就算你沒有點擊這些收費菜單,它也照樣扣你的錢,,這種行為近乎搶劫,。最讓人欲哭無淚的是,這種收費菜單根本無法刪除,,陷阱終生相伴,。 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這種“收費陷阱”存在巨大的利益分配問題,。這里面涉及信息服務商,、手機軟件的方案商,還與手機增值業(yè)務供應商以及手機廠家相關,。不過,,對普通消費者來說,他所受到的損失恐怕直接來自于手機的生產廠家和經銷商,,如果手機生產廠家不在手機軟件中內置這種無法刪除的軟件,,消費者就根本不會遭遇如此“收費陷阱”。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guī)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shù)慕痤~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消費者當然有權主張“二倍賠償”,,不過問題在于,,對這種“二倍賠償”有兩種理解:一種是,消費者只能對信息服務商主張被欺詐收費的二倍賠償,,也就是賠償額為被收取的短信費的兩倍,;另一種理解是,,消費者有權向手機生產廠家和經銷商主張購買手機款的二倍賠償,。 我主張,消費者有權要求手機的生產廠家和經售商賠償購買手機款的二倍,。因為,,這種帶有“收費陷阱”軟件的手機,就已經表明這種手機商品有欺詐行為,。如果賠償額僅是收取的短信費的兩倍,,而不是手機款的兩倍,那這種賠償數(shù)額特別小,,維權成本又特別高,,根本無法遏制“收費陷阱”在國產手機中泛濫成災的局面。 于此,,我不僅呼吁監(jiān)管部門要大力查處這種欺詐行為,,還呼吁出臺相關的司法解釋,讓每個存在“收費陷阱”的手機生產廠家都付出應有的違法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