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汽車的“剎車門”在美國掀起軒然大波,政界,、輿論界,、商界,幾乎形成了一面倒批斗豐田公司的局面,。以2月24日豐田公司總裁豐田章男到美國眾議院“過堂”接受對豐田汽車安全問題質詢?yōu)闃酥�,,這場批斗豐田運動迅速升級,但因為在不少方面已表現得頗為過火,,有可能令推波助瀾者自食其果,。 毫無疑問,豐田海外擴張過猛而管理滯后,,日本國內高齡少子化等社會變遷削弱了昔日享有盛譽的“日本制造”的基礎,,這些因素確實造成了豐田車的質量問題,危機公關中的錯誤更給豐田質量風波火上澆油,。筆者無意否認豐田汽車確實出現了質量毛病,,始終主張在這場質量風波中保護中國消費者的權益。但客觀評價,,豐田質量風波之所以引人注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世人對豐田產品質量有更高的期待:如果別的車可能會有五個毛病的話,那豐田車可能只有一個毛病,,要做到沒有毛病才能算進步,。 之所以說批斗豐田可能已經過火,還因為相當一部分消費者針對豐田乃至其他日本車“質量問題”的投訴,,完全有可能是錯怪,。美國眾議院住房能源和商業(yè)委員會聽證會的重點問題之一,是豐田部分車型的突然加速問題,,但不少研究已發(fā)現,,由于汽車上使用的電子設備越來越多,而車主,、外界使用的其他電子設備也越來越多,,無處不在的電磁污染,可能是導致豐田部分車型突然加速的真正原因,。為了我們長久的利益,,當然不能用“保護消費者權益”之類大帽子阻礙客觀的科學研究,,阻礙去發(fā)現真正的問題。而媒體鋪天蓋地“一面倒”的報道,,效果則無異于心理誘導和暗示,,車禍肇事者們會因此更多地諉過于汽車質量問題而不是自己糟糕的車技。對于這種心理效應,,客觀的美國媒體也并不否認,。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國法律制度的誤區(qū)和某些政客的私利動機完全有可能激勵消費者任意夸大豐田車“質量問題”給其造成的“損害”,。眾所周知,,美國擁有奇特的法律制度,某些成年消費者分明是自身犯了缺乏生活常識的“弱智”級失誤,,也能憑借這套法律制度,、依靠口舌如簧的律師向企業(yè)索取天價賠償,從而造就了因為自己端咖啡燙傷腿部而逼迫咖啡店賠償百萬美元之類奇聞,。何況美國議員們本來就是可以坐而論道卻不用為其承擔實際后果的,,在中期選舉日益臨近之際,在此問題上最保險的做法,,當然是對豐田極盡口誅筆伐之能事,。
豐田質量風波結束得可能比預期的快,因為在豐田質量風波中摩拳擦掌賣力作秀的華盛頓政客們漸漸發(fā)現估計失誤,,這場聲勢浩大的運動已不可避免地發(fā)展到可能傷及他們自身的方向:政客們與豐田和其他日資車廠的關系,?媒體已挖掘出參議院豐田事件調查員杰伊·洛克菲勒對豐田工廠落戶他本人所在的西弗吉尼亞州發(fā)揮了關鍵作用;政客們是否在蓄意幫助與自己有利益關系的美資車廠,?媒體還在挖掘美國汽車廠商的召回記錄,,這恐怕比豐田的更糟糕,畢竟全面質量管理體系是豐田為首的日本汽車企業(yè)開創(chuàng)的……危情之下,,批斗豐田運動的始作俑者自然希望見好就收,,只是不知道能否如愿。 對于我們來說,,除了及時檢查我國市場相關車型問題以保護消費者權益之外,還可以從這場過火的批斗豐田運動中吸取什么,?我們不能對一切讓日本人倒霉的事都抱著幸災樂禍的心態(tài),,因為無論如何,豐田是一家對汽車產業(yè),、對消費者福利作出了不可替代巨大貢獻的領袖級企業(yè),,而美國國會和社會過分“修理”豐田的手法同樣也會用在中國出口商身上,不妨回想一下前兩年中國產品質量風波中美方的表演,。物傷其類,,此其時乎,? 要保護我們的公民、企業(yè)免受類似的過度羞辱,,我們就需要明白是什么賦予美國這樣的能力去肆意羞辱別國公民和企業(yè),?我們看到,聽證會上豐田章男的第一個動作是宣誓表示絕對不會說謊,,假如說謊將不惜接受法律懲罰,;作為日本數一數二大公司的領導,為了他在日本的工作,,要在美國國會宣誓接受美國法律的約束和懲罰,!是美國的什么力量逼迫他作出這樣的屈辱表態(tài)?是美國的什么力量逼迫日本接受對其管轄權力的這種侵犯,?答案是美國的進口能力,。正是由于美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單一國家市場,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下?lián)碛薪鯚o限的進口能力,,為了保住這個對企業(yè)未來至關重要的市場,,豐田章男才不得不忍受如此屈辱,日本政府才不得不默默吞下山姆大叔踐踏其部分主權濫施淫威的苦果,。而對于美國來說,,由于有太多的外國公司在美國國內擁有可以用來執(zhí)行判決的子公司或財產,要對這些外國公司及其高管實施域外管轄的權力,,并非難事,。 豐田質量風波終將過去,但對我們的啟示卻是長久的,。作為一個出口大國,,我們需要考慮如何遏制別國對我們實施這種域外管轄的權力;而作為一個迅猛成長的進口大國,,作為全世界越來越多企業(yè)眼里的商家必爭之地,,我們需要考慮如何適當運用這種日漸增強的進口權力,為自身謀取最大限度的利益,。我們無需也不應如同美國那樣濫用進口能力所賦予的權力,,但我們完全可以而且應該運用這種權力幫助我們的國民和企業(yè)在海外獲得更加公正的待遇。
(作者系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