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經(jīng)濟數(shù)據(jù)中,,政府財政收入全年預計達到68477億元,,增長11.7%,,高于G
DP增長,,亦高于農(nóng)民純收入和城鎮(zhèn)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從財政收入的來源看,,稅收收入為63104億元,,比上年增加5241億元,,增長9.1%,;非稅收入為5373億元,。 中央黨校的周天勇教授將政府收入劃分為預算內收入和收費罰沒、土地出讓金,、探礦權和礦產(chǎn)開采權拍賣和出讓,、國有企業(yè)上繳利潤等方面的收入,。除了6.8萬億元預算內收入,周天勇估算,,2009年社保收入?yún)⒄?008年的1.3萬億元,、收費和罰沒收入大約1.5萬億元,僅這幾項政府收入就近10萬億元,。 考慮到2009年G
D P增長達8.7%,,規(guī)模增至33.5萬億元,政府收入高達10萬億元就意味著,,政府收入占G D
P的比重(即所謂宏觀稅負)至少在30%,。很顯然,這個數(shù)據(jù)和前不久一些學者所言的中國宏觀稅負偏低的說法有很大出入,。 其實,,中國稅負的高低,一直是一個爭議很大的問題,,但無論是學者的權威說法,,還是官方的正式回應,似乎都并沒有正面回答民間的“樸素”疑問,。就有關中國稅負高的質疑,,有關方面要么純以稅收占G
D
P的比重來回應,而選擇性地將各種繁雜的非稅收費忽略不計,,要么選擇性地以瑞典等稅收畸重的國家作為參照對象,。對宏觀稅負的內涵和外延,更是很少科學界定,。 中國的宏觀稅負究竟高不高,,再直白一點說,GDP這個大蛋糕中,,政府分走的比例大不大,,的確不是一個簡單的高低二字可以涵蓋的問題,更不是一件和歐美等不同國家簡單對比可以解釋清楚的事,。 不可否認,,按照公認的統(tǒng)計口徑,我國宏觀稅負水平無論是和歐美等發(fā)達國家,,還是同一些發(fā)展中國家比較,,其實都不算高。但如果考慮我國實際的財稅環(huán)境,,情況遠非這么簡單,。 其一,以上關于宏觀稅負的國際比較口徑太小,遠不能反映政府收入的實際,。如果從最大的口徑統(tǒng)計,,我國宏觀稅負不僅從2001年以來增長迅速,而且比例在2007年就已經(jīng)接近30%,,超過了很多發(fā)達國家的水平,。其二,在中國,,實際稅負與名義稅負嚴重背離,,因為政府預算外收入的日益膨脹,造成了名義稅負低,,而實際稅負重的畸形現(xiàn)象。有學者統(tǒng)計,,我國政府的非稅收入最少在3萬億元,,占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至少在50%以上,這個比例大大高于發(fā)達國家5%-15%的比重,,也高于發(fā)展中國家20%-30%的比重,。其三,依靠土地生存的地方政府,,將土地收入列為預算外資金,,而隨著房地產(chǎn)的繁榮,地方政府在土地收入的比重越來越高,。其四,,政府非稅收入所占比例畸高。從國際上看,,稅收才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渠道,,而非稅收入只是一個補充。但在中國,,各級政府非稅收入所占比例至少都在10%以上,,有些地方政府的非稅收入更高達50%以上,這些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宏觀稅負高的事實,。其五,,發(fā)達國家的宏觀稅負都要計算社保基金等在內,。眾所周知,,我國的社保每年繳納的比例相對于發(fā)達國家嚴重偏低,這意味著,,如果我們將社保的歷史欠賬和繳納比例提高,,中國的宏觀稅負也會高于現(xiàn)有的水平。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無論是學者,,還是官方,在對宏觀稅負進行數(shù)量化表態(tài)的時候,,一定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不僅要參照國際上的統(tǒng)計方法,更要考慮中國非稅收入和預算外收入嚴重偏高的事實,,直面中國宏觀稅負的真實情況,。我們看到,在2009年政府財政收入取得歷史性豐收的情況下,,財政部門又重申要堅持結構性減稅的原則,,但從2009年的情況來看,結構性減稅項目多達10余個,,涉及2800多億的總額,,而稅收總規(guī)模是增加了而非減少了,單是燃油稅改革一項,,就使政府增收近3000億元,,這抵消了所有的減稅努力。再加上非稅收入和制度外收入以及土地出讓金的暴增,,2009年其實算不上成功的減稅年,。 鑒于政府的宏觀稅收占GDP的比重已經(jīng)超過30%,總體稅負已經(jīng)偏高,,因此,,在2010年,必須堅定不移地執(zhí)行減稅方針,。至于具體舉措,,筆者建議,首先要確保減少的稅收一定要多于增收的,,這是減稅的基本含義,;其次應該看到,我國造成負擔最重,、最不規(guī)范的政府收入在非稅收入,,對政府的各種非稅收入和制度外收入進行取締和規(guī)范,是更具有實質意義的減稅舉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