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在中國水務市場也遠未達到壟斷地位,,“外資陰謀論”不過強調了資本的作用,,卻沒有把政府的權力“放在眼里”,。政府如何對待城市供水事業(yè)才是決定水價的主導因素,。 在最近全國水價“漲”聲一片背景下,,“外資陰謀論”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據(jù)悉,,近日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正在部分城市調研,,研究外資在中國水務市場的影響及其與本輪水價上漲的關系,。 許多人把板子打在外資頭上,,大概是認為外資企業(yè)肯定不是來中國做慈善的,人家也得有利潤回報,。在有些地方,,政府就承諾以固定價格從外資手中買水,甚至在收購合同中對水價上漲與否進行具體規(guī)定,,比如根據(jù)成本水價乘以K系數(shù)(包括電價,、化學劑價格、工人工資,、匯率變化系數(shù)和CPI指數(shù))來決定水價漲幅,。 但這顯然不是決定水價上漲與否的所有原因。換句話說,,通過這一定價機制計算出來的水價,,未必就是給城市居民的價格。實際上,,城市用水的最終“市場價”,,肯定是考慮了各種因素的一個綜合定價。 理論上講,,城市供水是典型的市政公用事業(yè),,具有社會公益性,政府有必要對城市供水進行政策性虧損補貼和事業(yè)補助,。假定以上述辦法計算出成本水價是2元/立方米,,政府有可能以2.2元/立方米的價格收購,再以低于這個價格的定價賣給老百姓,。這樣的話,,政府就是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消化了部分水價成本,從而扶持市政公用事業(yè),,避免居民用水價格過高,。然而,政府也可能以2.2元/立方米的價格收購,并將這個價格作為“市場價”,,甚至在這基礎上進行加價,,從而達到“減輕”政府財政負擔或從中(讓供水公司)贏利的目的。 由此可見,,政府如何對待城市供水事業(yè)才是決定水價的主導因素,。特別是在強勢政府思維背景下,水價也好,,其他公用事業(yè)服務也好,,價格浮沉都得看政府的“臉色”。在這問題上,,外資只是一個影響政府決策的因素,城市居民更沒有多少“發(fā)言權”,。日前洛陽市舉行水價調整聽證會,,18名聽證代表卻只有1人提出“最好不要提價”,這個例子就很能說明問題,。 前些時候,,蘭州“9年5次上調水價”也格外引起社會關注。蘭州水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恰恰就在于當?shù)匕咽姓檬聵I(yè)當作“創(chuàng)收”來源,。兩年前,跨國水務巨頭威立雅以17.1億元的價格收購蘭州供水集團45%股權,,據(jù)稱“創(chuàng)下了天價”,,而收購款中有6億元直接落入政府口袋。通過高價出售水權,,政府不僅甩了包袱,,還從中賺取了經(jīng)濟利益。但這樣做無疑偏離了城市供水的公共定位,,其所獲“溢價”也難免通過漲價等形式轉嫁到老百姓頭上,。 從這也可以看到,“外資陰謀論”不過強調了資本的作用,,卻沒有把政府的權力“放在眼里”,。事實上,按相關規(guī)定,,國內(nèi)城市供水行業(yè)引進外資,,股權不會超過50%。外資在中國水務市場也遠未達到壟斷地位,,外資企業(yè)目前所有簽約項目的供水總能力不到全國供水總能力的10%,。還有,蘭州和外資合作成立供水企業(yè)不過兩年前的事情,當?shù)厮畠r上漲卻非近兩年才有——國內(nèi)許多城市無論是否引進外資(合資),,這些年來城市用水也已經(jīng)歷多輪漲價,。凡此種種,城市用水漲價與否怎么可能純粹由外資說了算,? 還必須說,,外資進入國內(nèi)水務領域是一件好事。當年國內(nèi)引進外資,,就在于利用外資來提高城市供水設施的技術及企業(yè)管理經(jīng)驗,。那時候,有的城市還在使用民國時期的管網(wǎng)呢,。不妨設想,,讓(當時)那些普遍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的國企壟斷城市供水,,和讓擁有先進技術和管理經(jīng)驗的外資公司參與經(jīng)營,,哪種對老百姓更加有利呢?因此,,引進外資并非城市水價“漲”聲一片的癥結所在,。關鍵就在于,引進外資的同時還要建立起相應的監(jiān)管體系,,防止市政公用事業(yè)的異化,。 至于如今有的城市認為市政公用事業(yè)“有利可圖”,欲圖上演“國進民(洋)退”的把戲,,那就另當別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