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fā)改委今天下午宣布,,29日零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降低220元,。由此,終結了許多天來網上關于發(fā)改委是否會降低油價的“哥德巴赫猜想”,。 今年6月30日,,發(fā)改委曾經突然上調油價,打了很多人一個措手不及,。面對當時公眾的質疑,,權威人士給出的解釋是,調價“并不突然”,,因為中國是石油進口國,,目前只能是被動接受國際油價波動,國內油價同國際直接接軌“無法回避”,。另外,,按照發(fā)改委五月份頒布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國際市場原油連續(xù)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的時候,,可以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所以,油價上調合理合法,。 有了《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這一把“尚方寶劍”,,各方對于油價上漲的質疑聲暫且偃旗息鼓,。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就到7月28日了,。對于廣大車主來講,,這可不是一般的日子。從上次調價到今天,,差不多有22個工作日了,,也就是國內又一輪油價的調價節(jié)點。最關鍵的一點是,,從目前國際油價累計20多天的變化率來看,,下降幅度已經超過了5%,即使未來一兩天油價有所上升,,22天移動變化幅度超過4%肯定沒有問題,。 油價能夠下降嗎?最近幾天,,在網上各方人士都在試圖破解油價調整的“哥德巴赫猜想”。
筆者總結一下“頂”油價不會下調的觀點,。
其一,,6月30日上調油價時,很多分析人士表示,,油價上調已經縮小了幅度,。因為按照原油成本、稅費,、煉油及銷售利潤測算油價,,汽柴油價格的上調幅度應該超過900元。600元已經充分考慮了消費者的承受能力,,也就是說消費者已經占便宜了,!而且,《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稱“可以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請注意“相應”這兩個詞,,就給主管部門靈活掌握留下來了空間。因此,,不下調油價是可以自圓其說的,。 其二,根據(jù)中石化一位權威人士提供的一份詳盡的中美兩國成品油價對比數(shù)據(jù),,國內油價目前仍低于美國,。(7月8日新華網)這份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汽油稅約是全美平均水平的兩倍,,輸送和銷售環(huán)節(jié)成本所占比重也過高等一系列權威數(shù)字,。據(jù)此,,中石化權威人士要強調是:中美兩國成品油價沒有太多可比性;而且,,石油公司因為政府指導價,,一直在虧本經營。 其三,,以前國內成品油價格一直是“跟漲不跟跌”,、“快漲慢跌”。想想去年下半年國際原油價格急速下墜的時候,,那時油價下調任由民意千呼萬喚就是出不來,。有此“傳統(tǒng)”,油價不降也有理,。
可能有人會說,,不是有《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這個法律的武器了嗎?油價調整依法執(zhí)行不就行了嗎,?大家為什么這樣猜來猜去的,!這也著實不怪大家猜疑,以前沒有油價調整辦法,,每回漲價,,大家都感覺很突然,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因為這種“無法可依”的慣性思維,,如今即便有了這把“尚方寶劍”,反倒大家不知道如何去使用了,。 說來說去,,降價有降價的理由,不降價有不降價的原因,。但是,,《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是經過專家學者審慎研究,并且權衡各方利益關系后出臺的規(guī)章制度,。它既考慮到了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接軌”后種種可能及應對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石油投機活動。應該說此舉是我國在油價定價機制上走向法制的重要一步,。至于有學者提出,,“目前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還需要進一步修訂和完善,主要存在調價周期過長、調價幅度較低,、價格構成透明度低,、定價方式表述模糊等問題�,!惫P者以為,,這種觀點都是“馬后炮”,。評價一部規(guī)章制度或者一部法律法規(guī)的好壞,要看一個長期的過程,,而最重要的是“先執(zhí)行”,。 可喜的是,國家發(fā)改委今天下午依法降低了油價,,取信于民,。筆者認為,油價調整靠法制還是靠猜想,?這將不再成為一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