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蒙牛,、伊利,、光明等21家制奶企業(yè)的負責人向國家質(zhì)檢總局遞交了質(zhì)量安全承諾書,集體對社會承諾將確保產(chǎn)品質(zhì)量安全,,對飲用過檢出三聚氰胺奶制品的消費者,,將按照國家標準進行賠償,,并會對消費者由此造成的疾患負責。(9月21日《中國青年報》)
近來的奶粉事件在造成逾萬嬰幼兒住院治療,、令處于弱勢的眾多奶農(nóng)嚴重受損的同時,,也已對中國的民族品牌形成重創(chuàng),相關(guān)企業(yè)和政府部門的形象都因此蒙羞,,就連那些代言明星也未能幸免,。 品牌和形象和價值,其實最終都系于一點,,那就是全力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利益,。企業(yè)也好政府也好代言人也好,其最終利益和消費者應該是完全一致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既然消費者的利益因為他們的過失而受到損害,他們就理應付出沉重代價,,必須以實際行動彌補過失,,企業(yè)、政府,、明星都不能逃避責任,。 這場人為的災難性事件,讓消費者看到了一個“大品牌也不能保障健康”的悲劇事實,,給了迷信品牌,、廣告和資格認證的人以無情的嘲弄。雖有承諾“將按國家標準進行賠償”,,可是像筆者一樣,,已經(jīng)喝了蒙牛和伊利很多年,在風波之前的“國家免檢時期”,,我怎么可能知道自己喝的牛奶有無含毒,,又怎么可能去索取賠償呢?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含有三聚氰胺的液態(tài)奶不可能全部集中在這次專項檢測的幾個批次,。有關(guān)專家說,三聚氰胺達不到一定的攝入量是不會致病的,�,?墒牵覀円饶滩⒉皇莾H僅要求它不會立即致病,。任何推脫,、遮掩和辯白,都不是維護品牌而是進一步傷害其價值,,無助于重樹消費者的信心,。 一些品牌的公信力受損,究其原因,,是因為價值錯位,。品牌賴以生存的是消費者的信任,而不是權(quán)威部門的認證或者廣告明星的宣傳,。而“信任”是一個無價的易碎品,,贏得信任很難,在擊碎它之后想修復更難,,即使付出百倍的代價也未必能夠恢復如前,。可是,,有些行為主體卻不珍惜苦心建造起來的品牌,,以為牌子做大了,,就可以不再把消費者的健康安全放在首位了,就不再將消費者利益作為品牌的核心價值了,。這是一些牌子倒掉或黯然失色的根本原因,。 在為那么多還不了解這個世界的無辜受害的孩子落淚的同時,盡管不再像以前那么迷信品牌,,但筆者依然為民族品牌的巨大損失感到痛心,。要想重塑我們失落的品牌,惟有進行以消費者利益為核心的價值重建,;要重新贏得消費者的信任,,惟有勇于擔當、直面問題,,不再遮掩,、不再袒護。繼石家莊三鹿之后,,國家質(zhì)檢總局近日又撤銷了內(nèi)蒙古伊利,、山西古城、青島圣元這三家制奶企業(yè)的“中國名牌產(chǎn)品”稱號,。這無疑是維護品牌純潔性,、促進品牌價值重建的必受之痛。 民族品牌正當危急關(guān)頭,,已經(jīng)沒有退路,。正像蒙牛董事長牛根生所承認的:“在危機面前,我們惟一的選擇就是負起完全的責任,�,!睘橄M者、奶農(nóng),、股民、經(jīng)銷商,、自己負起責任,,牛根生在蒙牛全體員工的大會上宣布:“如果這件事情處理得不好,我這個董事長將引咎辭職,�,!敝挥衅髽I(yè)和行政部門都能負起完全的責任,只有消費者的利益重新地,、真正地成為品牌核心價值,,奶業(yè)民族品牌的復興才有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