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8-30 本報記者:王炤坤 劉翔霄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為了老有所養(yǎng),尊重老年人人格尊嚴,,特發(fā)此證,。”29日,,當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qū)窯子頭鄉(xiāng)新官坡村的王福老人手持紅色《農村老年人生活補助證》,,挺直了腰板讓記者拍照時,印在證件首頁上的這句話躍然而出,。 自2007年7月1日起,,朔州市開始為65歲以上的農村老人每月發(fā)放30元的生活補助。經山西省委和省政府同意,,在該市兩個城區(qū)先行試點,。包括王福老人在內,朔州市朔城區(qū),、平魯區(qū)共有40581位老人成為這項制度的首批受惠者,。 據(jù)了解,由政府公共財政對農村老年人成建制,、全覆蓋地實施生活補助,,這在中國還是第一次。 “由于福利保障制度欠缺,、青壯勞力外出務工增多等客觀因素存在,,農村贍養(yǎng)老人問題越來越突出,。”朔州市民政局局長孫惠民說,。今年朔州市委,、市政府明確把“試行農村老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列為為群眾辦的實事之一,今年截至目前發(fā)放所需的730余萬元資金已基本到位,。 “資金不是來自臨時募集或捐贈,,而是納入政府的財政預算,補助所需資金由市,、區(qū)兩級財政對半承擔,。”孫惠民介紹說,,補助資金實行“社保專戶”管理,,市級統(tǒng)籌后再將資金注入到區(qū)財政社保專戶。經由市民政,、財政部門核定后,,撥付到指定的農村信用社,并注入到補助對象個人賬戶卡,,按時分放到指定的各鄉(xiāng)(鎮(zhèn),、街辦)農村信用社代辦點。凡《領取證》《身份證》或《戶口簿》,、農村信用社發(fā)放的有關證件等“三證齊全”的老人,,都可在每季末月15日前到指定農村信用社領取現(xiàn)金。 據(jù)介紹,,與以往對農村低保戶,、五保戶等特殊人群的“特惠”政策最大的不同在于,這項政策對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的農村老人實行全覆蓋“普惠”,。 “這是老有所養(yǎng)的一種制度安排,更是對農村老年人的尊重,�,!弊杂咨L在農村的朔州市市長田喜榮說。 “政府主導養(yǎng)老將結束一種歷史,,創(chuàng)造一種歷史,。”山西財經大學原梅生教授表示,,將農村老齡群眾成建制,、全覆蓋地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是對幾千年來中國農村固有養(yǎng)老模式的制度性變革,,也是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新農村的迫切需要,。 |
|
|
|
|
|
|